上海药物所实施产学研联合推进成果产业化

  • 上海药物研究所
  • 创建于 2005-03-18
  • 1881
      【新闻网讯】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依托该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加强与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的联合方面下大工夫,有效地推进了成果产业化进程和药物创新体系建设,以下是所取得成绩的一些经验:

    一、加强产学研联合,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针对我国医药企业规划小、创新能力薄弱、承担风险能力有限的现状,药物所研究人员加强与企事业的合作与沟通,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目前,药物所采用的共建企业研发中心模式由药物所所和企业共同投入资源,共担风险,这种模式有助于增强企业参与创新研究的信心,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如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沙星类抗菌新药安妥沙星,仅花2年时间就完成了临床前研究,并取得临床研究批件。最近,药物所与上海绿谷集团以合作开发中药现代化新产品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为契机,共建“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仅花1年多时间,就完成了I、Ⅱ、Ⅲ期临床试验。

    药物所面对我国医药产业一直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自主创新药物不足3%,经济效益低下的严峻形势,努力进行科研结构调整,坚持把“出新药、出好药”作为科研工作的首要目标,大力加强新药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2004年底,全所共取得新药证书8项,完成临床研究正在申请审批新药证书的有12项,取得临床批件10项, 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共43项,正在申请临床研究的有6项,还有一批候选新药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其中,二类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于2004年8月完成了全部临床试验,已于当年10月申报新药证书,有望于2005年上半年获准上市,并将通过产学研合作迅速形成数亿元的产业规模。该药的研发成功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抗早老性痴呆一类新药希普林已进入全球开发,2004年在欧洲30多家医院同时开展的Ⅱ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有望成为我国发明的新药中第一个在国际市场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新药。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药物所逐步形成了与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 比如,2002年与上海知名民营企业绿谷集团围绕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项目,开展紧密合作。绿谷药业以现金出资,药物所以技术成果入股,共同组建上海绿谷药业公司,预计总投资达13780万元。2004年,双方进一步推进合作,共建绿谷药业进展顺利,以实现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的产业化。双方还达成协议,加强研发战略合作,设立共同研发基金每年为2000万元,以中草药和天然药物研发为重点。药物所还与上海医药集团合作,帮助和支持该企业完成从“生产主导型”到“科技主导型”的转变。双方共建中央研究院的工作深入进行,并达成了共建协议。双方共建的“张江联合研究所”也已投入运行。该所设立在药物所内,基本研究条件由药物所提供,科研队伍由双方派人组成,研究工作由药物所负责指导。一批合作项目正在加紧进行,包括与日本著名制药企业田边制药株式会社在创新药物研究方面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这种合作对于国有大型制药企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依托国家药物创新技术平台推进药物研究创新体系建设

    药物所通过产学研结合,积极推进药物研究创新体系的建设。市委、市府1999年做出聚焦张江的决定,把生物医药产业和信息产业确定为园区的两个重点产业。药物所按照市委和院党组的战略决策,果断决定搬迁浦东张江,在高科技园区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南方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等一批研究中心建设国家创新药物研究的技术平台体系。张江因此吸引大批留学生前来创业,在张江形成了一所、一校和一批研究中心、一大批科技型企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张江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园区已初具规模,创新药物研发技术平台体系已初现雏型,为药物所推进其药物研究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契机。经过几年的努力,药物所在张江建成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新药研究各环节基本配套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药物所依托现代化研究设施,通过激烈竞争,争取到“973”计划和“863”计划项目以及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等一大批国家重大项目,在张江园区逐渐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创新药物研究基地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引领全国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作用。

    药物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推动上海现代中药产业的崛起, 同处张江的上海药物所和中医药大学进行了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通过这种结合,可以发挥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理论、临床治疗和生药学等方面的优势;上海药物所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有效成分鉴定、筛选、药效和药理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在现代中药的研究开发方面形成完整的技术链和价值链。同时,可以深入地研究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用系统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阐明中医理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并推动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

    双方具体在三个方面加强合作。首先是互相配合,共同开发现代中药。以中医药大学名老中医的经方、验方为基础,通过两个单位的合作,研发疗效独特、质量可控的现代中药,共同打造上海的现代中药产业化高地。其次是资源整合,共同构建张江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和公共技术平台。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形成整体合力,进一步加强以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单位的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和以上海药物所为依托单位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在张江建成全国一流的中药创新技术平台体系。第三是通过学科交叉、设备共享,在人才培养上大力协同。采用教师交叉兼职、课题共同确定、设备相互开放、学科建设互相支援等方式,培养一批学术视野开阔、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上海药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