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与创新---听党课《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有感

  • 严长江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 创建于 2010-04-30
  • 886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纵观历史,体察中外,政治首脑、历史学者、军事将才、文人墨客都从他们自己的一面来看伟人毛泽东。毛泽东,如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如扶摇而上九千里的鲲鹏,如一座礁石敢于搏击任何大风大浪。其历史功绩与日月同辉,其修齐治平风格足以效法。

 

毛泽东的一生紧紧地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密切相联。结合实际,我不空议政治、不妄谈曲直。作为科院学子,我只想写点关于团队建设和创新的粗浅认识,来感谢学院党总支和给我们讲授了三个小时党课老师以此来指导自己今后的科研造化。

一、团队建设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者。这两个组织或集体可以称之为团队,而这两个团队经历的风霜雨雪皆可称做“史诗。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之后,人民子弟兵无私奉献、纪律严明、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形象像一座丰碑矗立在受伤的地之上,他们在那里挺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回溯历史,人民子弟兵来源于社会底层,战胜了四渡赤水、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三大战役。历经数难而弥坚,遍插红旗而愈诚。这就是这团队的生命力、凝聚力执行力。而这些缘于何处?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还是信仰,抑或是铁的纪律?一首经典的曲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给了我答案。

 

毛泽东当初定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渐渐地在人民军队中形成军魂这个团队的灵魂,凝聚的灵魂使得这个团队在历经数载而本色未褪,经艰苦曲折而生机盎然。这团队的建设才可谓之典范。

 

我们做科研的人以后不免要融于团队或者自己要组建一个团队。对于创建一个团队虽不能像伟人毛泽东创建谋民族大业的团队那样可歌可泣,但他的团队建设思路对于我们后人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首先,一个团队的生命力并不在于形合,并不是一群人设计一个理想的logo、列出几条写在纸上的规定和穿上同样的服装。人民军队在初期,规定也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穿的服装花色各异;但他们有一致认可的使命、一同遵守的纪律、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也可称之为这个团队的文化,这种无形的文化比有形的文化更有生命力感召力!曾经听到一报道,香港的某家银行规定员工无论是上班或在街道上不准随地吐痰。一个生活细节习惯的改变,换来的则是整体素质的提升。

 

其次,团队的凝聚力在于平等一致。在军队的建设中,毛泽东提出“官兵一致”的原则。从历史的延续来看,这样的做法在当时需要勇气.因为在封建社会将军和士兵的等级是不可逾越的。在长征途中,军官和士兵同吃草皮和树根,大家冷暖相知,相互关爱形成一股力量去对付降临的天灾人祸。在团队中,其领导者要做到上下一致,这种一致不能只诞生与危机存亡之秋,而在危机来临之前已有一致的夙愿去战胜。

 

再次,让团队所向披靡的就是执行力。执行力的来源就是铁的纪律。人民军队的执行力就是打胜仗和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一个企业团队的执行力就是对社会的奉献。我认为现代企业铁的纪律就是要赏罚严明。这一点与现代管理科学中的激励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激励的作用下会大有作为。在许多成功的企业里,如海尔、联想都有他们严明的纪律。

 

一个能经得起考验的团队,一个永葆生机的团队,一个不断创造辉煌的团队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坚强的凝聚力、果断的执行力。

二、创新

毛泽东是传统文化的精通者,他博览群书、学以致用,是每个学子的楷模。毛泽东是现代的大书法家。由于受父辈的熏陶,我也酷爱书法。毛泽东是当代习过很多书法家的字如王羲之、怀素而自成一家的人。对于他的书法作品,我想每个人见得最多的就是他题写的“人民日报”四个字。从书法的角度,我从这几个字中看出了创新。

 

有时试着用颜体、柳体,行书、楷书写这四个字,都没有那种美感。因为这四个字简单而不易排列布局。但毛泽东他把古人的做法改了,使得这几个字突然有了美感的生机。他把主笔不放在捺而放在撇,然后在采用对称的布局把四个字写得很有灵气。一个微小的改变却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今天我们的社会在思考如何进行体制创新如何在传统文化上创新科研人思考如何在学术上创新我想毛泽东题写的“人民日报”几个字或许告诉了我们至真的道理。

 

创新需要厚积薄发创新需要上下求索创新需要取长补短。

 

一堂党课,在获取知识的求学生涯中可能微不足道,但它留给我们的是人生的一个经历和对生活的思考: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怎样做!

 

 

 

 

 

 

 

责任编辑:严长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