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生特点探讨教学优化

  • 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8-08-03
  • 1920
7月8日,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学研讨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产业界资深人士、中科院系统及高校专家教授等20多位授课教师就教学中经验、心得与改进措施,进行了充分交流,总结了很多好的方法。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颖教授主持会议,对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希望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在交流过程中增加沟通了解。
 
作为面向信息产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机构,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大都来自于产业一线的IT人员,具有多样化的专业和工作背景。鉴于这种情况,学院在教学方案上进行持续的创新和实践。学院副院长潘辛平教授提出,面向产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在更加专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培养市场技能,重点培养研究能力。他认为,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提倡的研究与传统的研究不同,传统的研究目标是探讨发现新的科学知识、规律,对科学本身进行的研究;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希望传授的研究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进行任何问题的探索方法,问题可以是技术的、应用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甚至可以是家庭的。中国目前面临高速发展阶段,从简单来料加工,到学习仿制,将进入独立创新阶段,因此将需要大量具有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工程硕士大多数工作在企业创新的最前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来自美国UMKC大学的韩亮教授长期从事密码学的研究,有着20多年的教学经验。他的观点与潘院长不谋而合,认为传授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一门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优秀的科学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怎样提出这些方法的,通俗来说就是教给学生钓鱼的技术而不是鱼杆。例如Turing在二战中最大贡献是破译了法西斯的密码机,而他使用的并不是非常的高深方法,关键是他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会有效。
 
作为考核手段,老师们认为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简单的作业、考试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需要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改进和创新。易卫东教授认为,考试测验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考试测验帮助同学们整理知识,其讲授的《微机电系统引论》分三个方面考评:一是课堂小开卷,让同学们将这节课的重点写在一张A4纸上,加强短时记忆;二是平时作业,敦促学生在课下拿出一定的时间巩固和提高;最后是期末的报告,这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创新研究能力的关键步骤,要求先写摘要,打分后再继续完成全文。沈孝钧教授来自美国UMKC大学,他讲授的《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数达到230多人,通过采用课堂测试的方法,让同学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起来。
 
来自清华大学的张文俊副教授强调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实验有两个层次:一是配合课堂讲授,熟悉巩固教学内容;二是让同学们自由发挥,把代码、算法、状态图等都给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实验在最后的考试中占到40%。来自澳洲的张瑞老师,除了讲授基础知识之外,还加入了研究性的Project内容,例如查阅文献,做相关领域内的文献综述。Project不算分数,但是其内容与最终考试密切相关,很好的将两种考评结合起来。
 
针对IT工程硕士的特殊性,很多老师也提出了教学互动、课外沟通的重要性。姚前老师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监,主讲《金融信息化》,结合课程领域的特点,每次讨论课上拿出一定时间,对行业领域内的热点进行讨论,如经济、证券、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等,对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起到很大帮助。来自中国电信的刘阳高级工程师认为,IT工程硕士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平时工作繁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但是他们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因此,必须适度把握理论讲授与实际应用的分量,做到理论与应用案例并重,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创新研究的能力培养,学院邀请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王保成副研究员讲授《文献检索》课。王老师将传统的文献检索与流行的网络搜索工具如Google相结合,受到了广泛欢迎,为解决学生不会查文献、不会做研究、不会写文章的“三不会”的问题奠定了基础。针对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学院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对于学院邀请徐中平教授讲授的《财务管理》课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对于学生职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