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管理与决策系列讲座”精彩纷呈

  • 李雯 (管理学院)
  • 创建于 2010-06-29
  • 242

2010年6月19日,管理学院“科技创新管理与决策系列讲座”在S101正式举行,因选课人数就已超过500,并且又来了许多旁听的同学,学校不得不安排了S106教室进行同步视频。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教授主持,共有600余名科院学子聆听系列讲座。

第一场讲座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胡志坚博士主讲,胡书记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政策相关研究,历任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处长、副司长。讲座主题围绕“后危机时期中国的创新战略”展开。在介绍了各国经济发展历史之后,分析全球化新规则:美国主要依靠出口,金融和再工业化;欧洲提倡低碳等等,从而提出危机是一种强制调节。全球化不可逆转,只是需要新的治理模式,道路崎岖。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的追赶模式。从我国这些年的一些主要做法出发,参考了不同国家工业化的不同路径,认为中国传统模式不能长久。最后支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比较优势的根本路径。在结合经济危机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世界新产业发展动向和重大技术创新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

第二场讲座由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邓麦村教授主讲。邓秘书长围绕“中国经济阶段性变化特征、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主题,运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图表,从中国经济阶段性变化特征、到2020年的发展趋势、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前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等四个方面展开讲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十一五”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空间扩大,经济体制仍然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发展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最后指出,我国经济面临全球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压力,再加上我国尚未彻底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今后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许会有所放缓;但从长远看,如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的前景还是向好的。
第三场讲座由产业集群领域研究知名专家,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主讲。王教授围绕“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的创新集群发展问题”展开讲座,主要内容涵盖: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创新以及创新集群促进创新的机制,中国技术创新问题的思考以及与国外的差距等多个方面,明确集群的定义,指出集群是由地理相近的企业、支持性机构和研发教育机构组成,分析创新集群促进创新的机制过程中创新是如何发生的,技术又是如何溢出的,地方产业集群与全球市场的关系。最后,王教授认真回答了听讲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四场讲座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柳卸林教授主讲,柳卸林教授围绕“区域创新体系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主题,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背景、什么是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推动力、从S曲线理解新兴产业的演化、区域创新体系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等五个方面展开讲座,系统分析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不确定性、战略新兴产业的推动力、战略新兴产业的市场因素以及科学技术突破与技术新兴产业的关系。以新兴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寻找中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讲座内容丰富翔实,讲解生动幽默,引起同学们广泛好评。
 
第五场讲座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梁正博士、副教授主讲,梁老师围绕“研发全球化与中国”主题,首先回顾了研发国际化的历程和新一轮研发国际化的特征,指出美日欧依然是目前研发国际化的主要力量,中国和印度的份额在不断增长。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特征及变化,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内资企业发展的影响。指出,跨国公司研发一定程度上能带来技术转移但是本土企业无法直接获取技术能力。最后,从政策层面上给以解读。
 
学院教学部门的老师在讲座现场向学生征询建议时,物理学院的同学说:如此多的著名专家、如此密集的高端讲座,今天的“性价比”真是太高了,我马上就要离开北京了,以后可能再也享受不到了;资环学院的一位女同学颇有感触地说,真不知道管理学科也这么博大精深,柳教授的“区域创新体系”的观点对我将来的工作很有启发。许多同学建议这样的讲座在春秋季学期也要多安排几次。
 
整个讲座气氛热烈,虽是周末,同学们仍然热情高涨,至此,科技创新管理与决策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李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