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亮院士谈“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及控制对策”

  • 张昌盛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创建于 2008-06-20
  • 733
刘鸿亮院士授课
2008年6月17日下午,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先生应邀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园区的师生做学术报告。刘鸿亮院士曾任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在水环境研究领域是我国学术带头人。对我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鸿亮院士从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及趋势谈起,结合国家“863”、“973”计划中相关课题,对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和供水对策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整个报告分5个专题展开。
 
1、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湖泊地域分布广泛,空间区域差异性显著。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污染的问题,这个污染在国家发展非常迅猛。富营养化的问题的频率在加大,程度在加重,面积在扩大,危害在加剧。我国的太湖、巢湖、滇池这些大湖蓝藻发生的频率非常大,特别是2007年堪称“蓝藻之年”,许多湖泊都纷纷发生蓝藻的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了湖泊的功能,特别是饮用水安全与人体健康,眼下急需开展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和管理相关的工作。
 
2、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在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方面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防控任务依然严峻。刘鸿亮院士认为,现在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主要源自管理方面,再就是研究的速度跟不上污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都是在围栏里形成的,撤了围栏就不行了,这就说明科研和实际还有着相当的差距,科研如果只是停留在科研水平上,而工程治理跟不上去的话,仍然难以取得效果。目前存在着国民的意识不足,科学依据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3、湖泊富营养化发生和控制机制。
当水体受污染时,进来的增多,出去的却跟不上,水体的营养物质增多,除去生物消耗,多余的部分进入到底泥储存,整个水体物质循环失衡,这就造成了水体的污染。湖泊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失衡体现到水化学上即三大平衡失调--碳平衡失调、氧平衡失调、酸碱平衡失调。这三个平衡的失调就产生了生源物质累积与循环失衡,进一步导致初级生产力的大暴发,浮游生物数量剧增,湖泊生态系统破坏。
 
4、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管理对策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明确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理念与思路:湖泊综合防治和管理,建立健全控源成套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控制标准及基本策略。湖库环境保护的基本思想为:从流域出发保护湖库,污染源控制和生态恢复相结合,湖库管理和污染物治理相结合,湖库生态安全诊断与分类防治,认识湖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建立湖库生态安全调查、评估、监控预警及综合治理方案,构建科学的湖库富营养物生态分区、基准和标准体系,构建基于湖泊流域日最大允许排污量的管理技术,开展三湖、一库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科技示范工程,重点湖库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5、主要任务与关键技术
湖泊富营养应重点抓住以下任务:(1)建立流域分析方法框架;(2)制定湖库富营养化控制国家战略;(3)建立和完善湖库水环境保护技术体系;(4)建立重点湖库水环境检测与预警方案;(5)完善湖库环境保护管理体系;(6)湖库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同时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1)湖泊流域污染源控制与治理共性技术;(2)湖泊水体水质净化与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3)湖泊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水质安全保障体系;(4)流域水质改善与生态保护综合管理平台技术;(5)控藻、杀藻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是世界性水环境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富营养化控制成为了当务之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湖泊富营养化,在科技支撑、管理手段、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周密部署。随着研究和智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有信心控制湖库富营养化,改善湖库水质,保障湖库生态环境安全。我国湖库治理经验必将为世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责任编辑:张昌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