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殿琳院士谈创新思维

  • 郑庆荣 (物理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08-07-10
  • 2223

在一个闷热的下午, 许多学生和老师早早来到教室, 听张殿琳院士关于“人皆有错” 的报告。  

 张殿琳院士的开场白就求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翻译问题,立刻把大家带入了关于名家是否也会有错,名言和经典是否就不能怀疑等问题。对物理学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关于两获诺贝尔奖的巴丁曾反对还是研究生的约瑟夫生的‘对隧穿’理论(后来是另一个诺贝尔奖),号召大家要理性思维,不要迷信权威和经典,不要认为好的杂志就一定是对的,而差些的杂志就一定不对。同时告诉大家,一些经典的结果也历经了漫长的修修补补,要大家从迷局中跳出来,还引用了一副漫画及诗“只是青云浮水上,叫人错认作山看”来说明问题。以具体的事例告述大家要创新就不要迷信权威。 

然后,张殿琳院士利用对“出--重”,“射--矮”的理解, 似乎是错位的文字,比如“射”是“寸身”该是“矮”,而“矮”才和射箭有关, 但从文字演化看,这并不是错位的文字。然后又举了一个近期的物理效应为例,同一组数据的不同处理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这些均说明同一个现象可能有多种看似合理的解释。用这些例子告诫同学们要认真求证,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创新的研究来不得丁点的虚伪。 

最后,张殿琳院士用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要大家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同时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能浮躁,不能急于求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要以一种“玩”的心态做研究,同时建议大家要融入集体,“融入集体涨落小”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才有可能作出创新的成果。 

通常谈创新的人多,但谈如何创新的人少。而张殿琳院士用了一些经典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也结合近期的发展,用事实来说话,用事实教大家如何提升创新思维。对张殿琳院士的报告,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至此,今年的《凝聚态物理进展系列》落下了帷幕。  

张殿琳院士简介: 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实验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并发展了相关的实验技术,取得了多项成果。在准晶物理性质研究中,首先发现了D相准晶多种输运性质的强烈各向异性。发现了沿准周期方向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质量增强效应。在D相准晶的隧道谱中发现了一系列低能尖峰,有可能显示准晶长程序的能谱效应。首次在电荷密度波材料NbSe3中观测到在通过第一相变点时,其电子态密度是连续变化的。首次在远高于相变点直接观察到赝能隙的存在。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以及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奖等。

责任编辑:郑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