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材料学院1206党支部参观国家博物馆专题展

  • 康雷,赵立薇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 创建于 2011-03-07
  • 489
参观中
展厅

时值两会,序属三春,中科院研究生院材料科学院光电技术学院1206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志们于3月5日乘着朝阳的光辉,踏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穿越一百多年的时空,去感受一段心灵的复兴之旅,再一次触摸那段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 

    我们用沉重的脚步,走过展览的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从“天朝迷梦”遭遇“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复兴”就成了中国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主题——这是一个民族的梦想,一个不变的追求。华夏神州曾经的荣光不再,长期的闭关锁国,蒙蔽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终于有一天,一帮强盗带着鸦片和火炮,敲开了中国人的脑袋,敲响了大清帝国的丧钟。《海国图志》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复兴”的思考,但这却只是一次无声的呐喊。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降临时,人往往默然麻木,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用呐喊的力量,带着我们穿过展览的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终于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把火,彻底烧毁了她,也烧醒了中国人浑浑噩噩的天朝迷梦。于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风生水起,“自强”“求富”的崭新气象应接不暇,但是却伴随着30年后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彻底以失败告终。同样的船坚炮利,同样的学习西方,日本用新的制度揭示了清王朝根本的腐朽。然后一个广东人,带领一批志士仁人,公车上书,变法图强。另一个广东人,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口号,第一个举起民主革命的伟大旗帜。尽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失败了,尽管这些“复兴”的伟大尝试都几近夭折,但却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里程碑。它们开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了中国人的心灵,而且使得“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看着那些人民英雄们持刀站立,坚如磐石,目光勇毅,视死如归,时时提醒着后世:曾经的勇士最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价值,什么样的生命。然而今吾万万国人,依旧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国将不国!国将不国!四海伤心,中原怒目!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梦醒了,却发现无路可走。”终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看着那幅《北大钟声》,想着五四运动中那些苦苦探索的灵魂,看到他们向巨人挑战,看到他们到中流击水,他们把中国人从臣民变为国民,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到了历史的舞台。 

    用坚定的信念,引领着我们走过展览的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

    1921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正是这些敢于向巨人挑战的勇敢者们,历经90年光辉岁月,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表现,将中国带到了今天,带到了伟大复兴的航向之上,成为领导中国走向复兴的坚强的政治力量。 

   用踏实的脚印,让我们记住了展览的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从改革开放伟大构想的提出,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确立,从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构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建立,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新的方针策略,引领着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复兴。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时刻都以清醒和正确的航标,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前行之路。让世界都看到——中国经济实力在逐年提升,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由原来的温饱到现在达到小康甚至追求更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的享受阶段;中国第一个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国第一个芯片中国芯的诞生,中国在科技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香港、澳门的回归;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合作;中国加入WTO的成功,中国申奥的成功……无一不显示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用理性,让我们思考展览的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百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中国,没有一个民族像她那样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经受了那么多的伤痛与苦难,也没有一个民族能像她那样在苦难中奋发,在伤痛中图强。中国共产党,没有一个党派像她那样经受住了这么多的考验、承担过那么多的曲折,却依然理想坚定、科学发展。 
   
    “复兴之路”的展览,让我们感慨良多。鉴前世之兴衰,虑当今之得失。上下求索,重新思考,让历史告诉未来。 
  
    走出展馆,走进今天,但愿那些曾经最美、最崇高的精神,还可以让我们感动和振奋,还可以让我们珍惜和弘扬。

 

 

 

 

责任编辑:康雷,赵立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