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李俊畅谈“e-science”

  • 岳兆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7-07-03
  • 3224
e-science
 
7月2日,“先进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系列讲座”举行第四讲,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的主任李俊做了题为“e-science—如何提高科研水平和竞争力”的报告。
 
李俊研究员主要从事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研究。199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讲座开始,李俊老师给我们大体介绍了“e-science”的背景和概念,e-science起源于英国科学界的概念,即科研活动信息化,是使用IT的手段,工具和方法为科研活动提供信息化服务。如今,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即 e-Science)正在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大规模科学计算、海量的数据、多种形式的信息和先进网络正在广泛应用于各科学技术领域。这些新式的手段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科学研究方式,真正用更科学化的手段为科研服务。李老师举例,以前研究天气的变化,仅仅只能考虑到陆地的影响,而现在科学家则通过大量的计算机来模拟天气受到陆地、海洋、人类活动、建筑的影响。当今,计算模拟已经成为与理论分析、实验观察鼎足而立的第三种科学方法。
 
李老师指出,数据是科研应用信息化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科学仪器、科学实验与分析、传感器及其网络、其他新型设备(例如个人数字设备等)获得原始的数据。然而这些原始数据本身没有意义,科学家需要应用本身学科的知识,通过计算对其进行二次分析,才能使之变为有用的数据。这种二次分析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今大规模并行计算就提供了这个能力。同时,数据的共享对于科研的进步也很重要。李老师指出,在理想情况下,数据应该是采集后立即全部共享的,然而,就我们现在环境而言,最好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时间段,超过这个时间段数据就可以共享。这样既维护了采集数据科学家的利益,又有利于学术的进步,既有利于竞争,又达到了合作的效果。
 
李老师还提到了当今IT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问题。IT人员常常过于追逐新技术,忽视了需求。超级计算,科学数据库,这些重要的IT手段,其目的是为科学研究服务,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新技术是次要的,怎样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万不可以本末倒置,浪费资源。
 
李俊认为,在信息时代人才是最重要的,当今IT技术发展给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因此既懂领域知识又懂IT技术的人将成为新世纪的宠儿。那么如何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呢?我们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度,即一个导师负责学科的发展,一个导师负责IT方面的培养。这样,未来的科学家就会具备一定的IT水平,达到学科专家和IT人士相结合的目的;IT人员也会了解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把IT的技术充分的应用到该领域,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李老师精彩的讲述,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学习的是如何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要掌握现在的研究方向,还要向跨领域方向发展,争取做一名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岳兆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