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兴奋剂可能“首映”北京奥运会 专家提检测策略

  • 许清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7-07-04
  • 2041
 
 
“有人预言2008年可能会是出现基因兴奋剂‘改造’血液和肌肉的第一届奥运会,但是目前的尿检和血检技术很难查出基因兴奋剂。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该怎么做才能解决当前的这个难题?”
 
7月2日下午,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化学系副主任张新荣教授在我院夏季学期做题为“分析化学与公共安全”的报告中如是发问。
 
他从化学分析的角度讲解了一系列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奥运安全等问题。张荣新重点讲解了中国2008奥运会面临的兴奋剂检测问题。
 
他说,有人预言2008年可能会是出现基因兴奋剂“改造”血液和肌肉的第一届奥运会,所以我国兴奋剂检测的水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基因兴奋剂的检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
他以“促红细胞生长素(EPO)”的例子,来说明了兴奋剂检测的困难。EPO只有在注射后的三天之内进行检测,才能检测出服用的EPO。通常,运动员是在比赛前一个月使用EPO,一周注射一到三次。所以这对检测就造成了一些困难。而且基因兴奋剂能够对人体不同部位的肌肉进行长效、特定的改造。但是目前的尿检和血检技术很难查出基因兴奋剂。
 
他解释说,由于基因兴奋剂是以基因的形式注入或载入体内,在身体中形成一个局部的兴奋剂制造基地,所表达出的刺激物与人体自身的内源物质在结构上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使传统的尿样和血样检测都十分困难。
 
他提到了一些可能的检测策略。他说最新研究表明,基因兴奋剂的检测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以下策略有可能用于基因兴奋剂的检测。
 
首先是基因层面检测,基因兴奋剂的导入可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使某些基因或基因簇出现特征性改变,采用基因阵列芯片和微流控芯片检测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基因兴奋剂导入类组织细胞后,其表达微环境的变化可导致直接表达产物的异常。采用质谱、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等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二是蛋白层面检测,基因兴奋剂的导入可导致相关基因异常表达,进而引起体内相关蛋白质的异常表达采用蛋白组学的方法研究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获取基因兴奋剂的特征标志物,基因兴奋剂的导入可能会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自身抗体。采用免疫阵列芯片和液体芯片的方法进行高通量筛选,获取基因兴奋剂的特征抗体。
 
三是常规指标检测,基因兴奋剂的导入会引起人体多种生化指标改变,采用临床常规生化检测设备进行多指标检测,通过模式识别方式获取信息。
 
最后他强调,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相关专家拟通过五种途径,为基因兴奋剂的检测建立一个技术平台,使基因兴奋剂的检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