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建所60周年校友联谊座谈会

  • 海洋所记者团 (海洋研究所)
  • 创建于 2010-10-12
  • 510
座谈会留影
海洋所建所60周年校友联谊座谈会
 
2010年10月8日海洋所彩旗飘扬,高悬的横幅告诉人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60周年。在母校生日之际,众多校友从海外、从科研院所、从机关、企业回到海洋所这个昔日学习的大家庭,共同为母校庆贺生日。当日下午校友们在综合楼会议室畅叙旧情,海洋所党委书记王启尧,相建海研究员,研究生部主任武伟等出席了座谈会。
 
忆师恩,慨峥嵘岁月稠
八九级研究生、现在宁波大学工作的严小军回忆起当年在海洋所度过的时光,感慨那时在海洋所获得的知识,无论学识还是机遇,都对今后起到了重大影响。最初从事藻类化学学习到研究分子生物学,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开放室经常举办学术沙龙,刚刚入门生物科学的青年学子们,也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颇有“指点江山”的豪气;从日本回国后,又是相老师支持他,逐步走上独立科研之路。他深情地说:“海洋所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们从海洋所出去的人,都应将海洋所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做更多valuable的事情。”
如今已在华尔街有所成就的校友廖谊虹先生说,当年在海洋所学到了很多“招数”,其中重要的一招就是要“有耐心”,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为今天的事业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曾呈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宋林生研究员所说:“人一生有许多个‘家’,海洋所也是我们的家。人的学识和技能是有限的,而精神无限,海洋所唯实、求真、创新、拼搏的精神正是通过一届一届的校友传承和发扬下来,只要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就一定能齐心协力把海洋所的事业做好。”
力拼搏,成就在360
“你们现在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我们拍在了沙滩上。”相建海研究员的幽默话语引得大家一阵欢笑。昔日在实验室里忙碌,在食堂排队打饭的研究生们,今天在各行各业奋斗,他们的成绩足矣让前辈们欣慰。
六十年岁月流转,人生经历多变。当年的青年学子,现在有的成为院士,有的是学术带头人,有的做了人民公仆,有的在商海打拼,更多的人作为社会这部大机器不同部件的一颗螺丝钉,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事海产品开发的柯亚夫专家说,海洋所的科研氛围,认认真真、刨根问底的精神是别的地方所不能给予的。他曾经申请尼亚拉瓜的海参捕捞项目,因为涉及生态保护,当地政府控制极为严格,许多商家都碰壁而归。但他自信地对项目负责人说:“这个项目我能成功”。负责人问为什么。他回答:“因为我是中科院海洋所毕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帮你们销售,科学技术可以帮你们育苗!”最后他顺利地拿到了该项目。
重情谊,共创事业新高
“在座的各位校友,各位师兄师姐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有幸在海洋所60年之际来所座谈,深感自豪。”这是2008届博士、现在中国农大烟台研究所工作的吕冬伟真诚地表达了对前辈的尊敬和对母校的祝福。”
许多校友都提起,无论在申请基金还是在科研思路上,都得到了海洋所昔日恩师或校友的无私帮助和提携。正像廖谊虹先生说的:“人生总共几十年,社会需要相互提携,才能共赢!”,作为校友,曾经有着共同的志趣和共同的积极进取精神,这些共同点足以让我们惺惺相惜,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携手奋斗。
“海洋所是我们每个人的家。”王启尧书记动情地对在座校友说,“海洋所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目标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海洋所走出去的校友已经证明这种培养是有成效的。校友们对母校的真挚感情毋庸置疑,然而海洋所地位和实力的提高,都会给校友带来直接或间接的荣耀,校友们有责任以自己的力量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校友们以来自海洋所为荣,海洋所则以大家的成才发展为骄傲。
“欢迎各位校友常回家看看。” 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回家的路。海洋所六十年桃李满园,芬芳天下。相信校友们无论从事任何行业,也不会忘记在海洋所工作学习的美好时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曾浸透他们奋斗的汗水和心血,记录着他们的欢笑和苦闷。经常回来看看,会让人心中充满归属的温暖。
 
 
 
 
责任编辑:海洋所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