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组织“粒子物理中的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研讨会

  • 余丽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9-11-18
  • 3820
郑老师作报告十分投入
用手势来解释问题
老师们在认真听报告
精彩回答提问掠影
【新闻网讯 记者余丽 摄影崔丽峰】11月17日中午,研究生院第22场lunch meeting学术讨论会如期举行。本次会议由物理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倪明玖教授主持,郑阳恒教授以“粒子物理中的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为题目,做了一次具有激情的演讲,并与参会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为了达到与研究生院其它专业交流的目的,郑阳恒教授在演讲中增加了对相关物理图像的阐述,同时减少了专业细节的描述。从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介绍展开,郑阳恒教授首先以一张雪花的图片来介绍了物理学中对称的定义,然后通过生命中DNA左右镜像不对称引入了对称性破缺的概念。同时多位老师对DNA中的对称性破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接下来,郑阳恒教授介绍了什么是粒子物理。粒子物理描述了物质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及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又称高能物理。它联系着最小的基本粒子与最大的整个宇宙。对称性自发破缺的思想起源是凝聚态研究中的铁磁效应,被南部阳一郎引入到粒子物理的研究中来。郑阳恒教授还利用站立的铅笔不稳定必然要倒下,以及水结冰的例子,阐述了对称性自发破缺与基本粒子质量产生根源(希格斯机制)的关系。
 
对于高能物理研究中的实验方法,郑阳恒教授也在演讲中给予了直观的描述。对撞机是两束高能粒子对头碰撞。与原子弹、氢弹、核反应堆将物质质量转变为能量的过程相比,对撞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将能量转变为粒子质量。而粒子探测器通过基本粒子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把对撞产生的产物记录下来,提供给物理学家分析。位于日本与美国的B介子工厂及其相关实验正是通过高精度的粒子探测手段,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小林-益川模型中的电荷宇称破缺机制。而这一机制不足以完全解释观测到的宇宙中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必须在实验中寻找标准模型外的“新物理”。而正在建设并即将投入使用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以及升级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利用最先进的粒子探测技术,将为进一步研究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机制提供不可替代的平台。接着,郑阳恒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当今粒子物理研究特点,理论与实验并举,基于大科学工程与大科学实验装置,大型国际合作。最后郑阳恒教授向在座各位老师展示了研究生院高能物理组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BESIII上面正在发挥着重要与积极的作用。
 
 郑阳恒教授讲完后,多位老师提出了问题,郑阳恒教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并带动起大家活跃的探讨气氛。这次活动的举行对研究生院各个领域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研究生院苏刚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向军辉教授以及20多位各个领域的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责任编辑:余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