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大自然:信息学院705支部北京麋鹿园之行

  • 郑经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7-05-29
  • 978
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了增进同学们对人和自然和谐的认识,加强环保意识,以及提升保护生态的自觉性,在信息学院的支持下,705党支部组织了面向全班同学的北京麋鹿园之行,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学习和互相交流的机会。 5月27日早上9点,同学们准时在青年公寓门口集合,乘车前往北京麋鹿园,开始我们的这次旅行。 一路上同学们互相交流有关麋鹿的知识,麋鹿,俗称四不像,因其尾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颈似驼非驼,角似鹿非鹿,原是我国特产的珍兽,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地区,但是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气候的变化,使野生麋鹿在19世纪后半期灭绝,我国现存的麋鹿均是从英国乌邦寺引回的38只麋鹿的后代。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麋鹿广泛地存在于古代的诗词歌赋、绘画题刻、明间传说和神化故事等文学作品中,古人就把封神的姜太公的座骑指为麋鹿,它象征着麋鹿与我们民族的悠远情结,同时增添了麋鹿的神奇色彩。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抵达了位于大兴区的北京麋鹿园,即著名的南海子麋鹿苑。能够近距离接触麋鹿,同学们精神百倍,经过简单的整队和活动安排的传达,就开始了我们的参观活动。最先进入是一个鹿类知识介绍馆,里面陈列着一些鹿类的模型和一幅巨大的图画,图上展示了生活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鹿类,其中有会游泳的水鹿和美丽的梅花鹿,以及体型庞大的驼鹿,还有很多稀有罕见的鹿类,极大地增加了同学们的鹿类知识。 参观展馆之后,我们来到世界灭绝动物墓区,墓碑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长长地排在一起,共有一百七十多块,每一块上面都写着一种动物的名字和灭绝的时间,其中就包括中国麋鹿:中国麋鹿,灭绝时间1900年。“多米诺骨牌”的终点是一块天然的清白石墓碑,上写: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在其背后,立着几个巨大的十字架,上面分别写着世界五大洲的名字, “多米诺骨牌”墓碑的两侧排列着工业革命后人类的“遗产”:废弃的齿轮、轮胎、钢铁铸件、塑料制品等等,反衬着这本沉重的动物死亡档案,诉说着动物灭绝的原因。抚摸着长长的墓碑,同学们沉默了,人类在不知不觉中竟然使这么多物种消失,大家怎么能不触目惊心呢? 之后,我们踏上了湿地景观区,来到位于野营篝火区和麋鹿保护核心区中间的观鹿台。同学们兴奋地踏上了观鹿台,眺望远处月亮湾里的群鹿。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鹿,大家都很兴奋,有的人顶着烈日数湖里有多少鹿,有的人怀疑那些一动不动的家伙是不是真的,还有的人则不断地拍照留念。下了观鹿台,就开始了分散活动,让每个人参观自己感兴趣的景点,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充分接触大自然和那些可爱的动物。 下午3点整,大家齐集金鱼池旁,进行了集体合影,来纪念我们此次的生态之旅。之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些可爱的动物,乘上了返回的汽车。再度谈笑风生,赞叹麋鹿苑环境的优美,并对怎样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交流看法,互相提醒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持那些濒危的物种,善待大自然,真正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705班 郑经波)
责任编辑:郑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