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长青研究员阐释科研领域的“生存之道”

  • 许喆 (生命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08-07-07
  • 2431
时光飞逝,又是一个七月,在研究生院集中学习将近一年时间的07级研究生们即将奔赴全国各地,回到各自的研究所,踏上自己新的学术征程。在生命科学学院的夏季学期里,来自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曾长青研究员开设了《科学伦理学和学术研究的“生存之道” 》课程,向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应具有的学术道德,以及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和可能遇到的伦理学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我国科研基金的申请情况,研究生如何更有效地参加学术会议等内容,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快适应回所后的科研工作。
 
曾老师首先就基因组学研究中遇到的伦理学问题展开介绍。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中,生命伦理第一次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世界国家人群遗传资源的保护、取样规范、伦理审查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人类基因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宣言。而作为国际单体型图计划(HapMap Project)的中方协调人,曾老师详细介绍了该计划的中国部分在执行过程中坚持贯彻知情同意、社群参与等伦理学原则,以及伦理审查委员会所起到的具体作用;细致描述了取样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等环节。同学们认为,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的伦理学初步探索将有助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生命伦理评判体系。
 
曾老师还就学术造假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她以美国的Baltimore Case和韩国的黄禹锡事件为例,介绍了这两起学术造假事件的过程,表述了她对学术造假的看法,认为学术造假不仅仅影响一个科学工作者的科研生涯,甚至可能影响到多个科研团队的研究工作、甚至某些学科的发展趋势。通过翔实的资料和绘声绘色的讲解,科苑学子们认识到自觉遵守科研人员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同学们表示要坚持诚实、正直的科研道德,以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曾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本着对科学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平稳地把自己的科研道路走下去,在新的征途上取得新的成绩。

 

 

责任编辑:许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