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研究员在玉泉路园区开讲《污染生态学》,第一次上课陈老师主要和大家探讨了如何从事科学研究的问题,更像是一场“科研入门”的讲座。
陈老师以“进化论”为例向大家讲述了如何对待科学的问题:“进化论”只是一个相对的科学理论,其中尚存在诸多解释不清的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挑战,国外就有不少反对“进化论”的团体。大家对待科学要有批判的精神,不要盲从教科书,这样思维才不会僵化。陈老师也谈了研究生对待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科学研究是一门艺术,硕士、博士研究生只有在领域的某一点上超越了导师才算合格,才能为人类创造一点知识,这是基本的要求。
针对读书与创造力的关系,陈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研究生要学会科学读书的方法,能迅速从书中提取与自己研究相关的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研究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增强创造力;创造力是建立在一定科学素养基础上的,与读书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谈到论文写作的问题时,陈老师谈到:国内研究者的论文与国外同行相比在结论上是比较相似的,但往往显的证据不足,因此在文章中提供充足、明确的证据是国内研究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高能加速器在植物蛋白测定中的应用,陈老师举诸多实例来说明学科交叉点上的创新实现,希望同学们在研究中寻找这样的学科交叉点。
陈同斌研究员的这次课给集中教学区的研一同学们很多启迪,对同学们回研究所从事科研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收获很多。
背景资料:陈同斌,男,1963年5月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室研究员、博导、室主任、环境修复领域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土壤环境保护、污染环境修复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在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成套技术,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价,土壤环境化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能够大量富集砷的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蜈蚣草和大叶井口边草,建立了亚洲地区的第一个植物修复基地,自主开发"有机废弃物自动控制堆肥处理与专用肥生产成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