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虎研究员解读《数据挖掘》

  • 杨婷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创建于 2008-07-10
  • 3167
7月9日上午,是资环学院举办的《地球信息科学进展》的第六场系列讲座。对地球信息科学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同学使阶二五教室座无虚席。
 
《地球信息科学进展》系列讲座的开设意在传授基本概念,提示前沿问题,宣扬科学发展观,为缩小数字鸿沟服务。
 
本次讲座我们荣幸地聆听到了周成虎研究员对于数据挖掘的精彩解读。周成虎老师是地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GIS协会第一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土资源部特邀名誉专员。
 
讲座在同学们的期待中准时开讲。“其实我也是个学生”,周老师开场就这样介绍自己,同学们顿时一愣,周老师接着笑着说道:“不过我比你们早一些,我是在84年,而你们是在08年,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的教学楼,都是小平房,不过还是有篮球场的,我总是在那里出现”。亲切的开场白立即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感觉眼前的不是高不可攀的名家,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大师兄”…… 整个讲座周老师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地球信息科学进行了阐述。
 
首先周老师为同学们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简况与趋势。从1960’s到2000’s,经历了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地理信息服务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提及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周老师使用了“三十而立”这个词,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由于国家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仅去年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领域就投入了2000亿的资金。并且这个专业同学的就业率可以达到95%。
 
在这个专题的开篇,周老师就引用了nature在2004年的文章,指出地球空间技术是最具潜力的三大高新技术。周老师用大量的图片和详实的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产生的背景。仅以遥感数据为例,每一年都会产生大量的遥感数据,而被应用的仅占获取数据的10-15%,原因就是由于数据处理方法的匮乏。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各种具体方法。
 
短短三个小时的报告,同学们对数据挖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周老师的近距离交流与沟通,让我们为周成虎老师积极探索、严谨治学的精神所倾倒!
 
 
责任编辑:杨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