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和国际交流合作,培养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鼓励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11月11日下午,由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主办的首届留学生英汉双语演讲比赛——“印象大连”如期举行。

    五名分别来自哥伦比亚、德国、泰国、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参加了比赛。英语评委由来自研究室的马小军研究员、蔡睿研究员、张旭朗副研究员、张耀副研究员、塔娜副研究员担任,汉语评委由研究生部和人事处的工作人员担任,1802组博士研究生徐小溪主持了本次比赛。

    五位选手分别以“美丽的大连”、“印象大连”、“点燃你激情的大连”、“美丽星海”、“我的四季印象于大连”为题从不同的视角为观众呈现了不同的大连印象。演讲比赛分为英语和汉语两种演讲形式。英语演讲环节中,选手们的语言表达流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德国访问学者Helge Bux还精心准备了PPT,令大家眼前一亮。汉语演讲环节中, 选手们运用流利或还不太流利的汉语,认真努力向大家展示自己对大连的所见所闻及亲身感受,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饱满的感情抒发了对大连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喜爱之情。来自泰国的Nirun Jatupaiboon的演讲声情并茂、娓娓诉说着对中国、大连、化物所、研究组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爱。马来西亚的CHUA YONG SHEN汉语演讲非常流利,让评委和观众为之惊叹。 

    经过激烈的角逐,马来西亚博士后CHUA YONG SHEN获得一等奖,泰国博士研究生Nirun Jatupaiboon和Titima  Songkroh获得二等奖,德国访问学者Helge Bux和哥伦比亚博士后Rubén Palacio获得三等奖。马小军等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证书。

    英汉双语演讲比赛的举行,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全面展示自我和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舞台。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优秀校友系列报告第三十讲在催化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优秀校友——浙江大学王正宝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沸石分子筛取向薄膜和分离膜》的学术报告。杨维慎研究员主持了报告会并为王正宝教授颁发了优秀校友报告证书。

    王正宝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科研经历和取得的成果,介绍了近年来在沸石分子筛取向薄膜和分离膜方面的最新进展。MFI分子筛取向薄膜在半导体、传感器和防腐膜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王教授主要介绍了原位水热合成法、微波水热合成法和二次生长法(晶种法)制备MFI取向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绝缘材料和防腐材料方面的应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工业应用,王教授在MFI分子筛取向膜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分子筛膜的发展。NaA分子筛脱水分离膜已有工业化装置,但是膜的制备仍然是研究的热点。随后,王教授介绍了中空纤维支撑体上NaA分子筛膜的研究进展,制备出的薄膜展示出了非常好的醇水分离性能。
 
    报告结束后,在场职工和研究生踊跃提问,与王正宝就膜制备细节、取向调控及膜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11月12日,短期学校“走近院士系列讲座”圆满结束,来自地学界四个方向的院士:许厚泽、石耀霖、袁道先、贾承造先后给2011年度“地球物理学”全国研究生暨国际研究生短期学校的学员们做了精彩难忘的报告。

    此次系列讲座主要介绍了空间大地测量监测、地球动力学、岩溶动力学以及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等方面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当前研究动态和前沿以及学科的发展趋势。四位院士的报告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员,在每一个报告结束时刻学员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学员们络绎不绝的提问让课堂气氛格外活跃,院士们认真细致的回答也让每一位面带疑惑的学员豁然开朗。

    11月11日下午,“走近院士系列讲座”开讲,其首场报告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空间大地测量监测,该报告是由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许厚泽院士主讲。许厚泽就卫星大地测量探测技术、空间大地测量监测的地学应用以及中国空间大地测量探测技术和研究展望三个方面做出了精彩报告。随后,石耀霖院士做了题为“计算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报告,报告内容丰富多彩且阐述了如何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解决地球动力学的思想。

    在11月12号上午,袁道先院士结合自己在岩溶动力学方面的一线观测和研究工作,就岩溶动力系统的起源、结构、功能与应用作了系统的报告,让地球物理学方向的学员们耳目一新。紧接着最后一场院士讲座在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贾承造院士系统地讲述了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及其对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需求。

    院士系列讲座不仅让来自全国各个科研院所及高校的45位正式学员和30多位旁听生一睹院士们的风采,也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大师们的敏锐思维和治学精神。

 

 


    1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研究生会主办,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会、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会、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生会、兰州油气资源中心研究生会、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研究生会承办的“桃之夭夭”大型单身派对活动,在兰州分院科苑餐厅隆重举行。

    晚上7点半,现场花灯璀璨,气氛热烈,活动在热情洋溢的排舞中开场。来自兰州分院各研究院所和周边高校的青年才俊,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别样单身。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温柔婉约的《青花瓷》扇子舞,激情澎湃的劲舞《警察Hiphop》,柔情绵长的手语节目《再见中国海》,更有许多互动趣味游戏:“纸上漫步”、“心有灵犀”、“蒙眼作画等。一对对男女组合,积极主动参与,他们沟通、协作,非常默契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活动中场还穿插有抽奖活动,男女生互相抽奖、颁奖。一个个精彩节目,带给大家一份份惊喜,一阵阵欢笑。整个活动组织有序,氛围热烈。

    最后,活动在一曲《等你爱我》中结束。大家高兴地表示,参加“桃之夭夭”派对,他们或收获友情,或收获爱情,度过了一个别样、欢乐的单身节。

 

 


    11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岩溶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家袁道先教授来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物理学”全国研究生暨国际研究生短期学校,为学员们进行“走进院士”系列讲座第三讲“论岩溶动力系统:起源,结构,功能与应用”。本次讲座由由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石耀霖院士主持。

    袁道先为我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60年代至70年代袁道先在成昆铁路金沙江以南200公里的线路上,勘察调查了几百个工点,查清地质隐患,保证了成昆铁路顺利建成通车。2008年,在袁道先的不懈努力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世界岩溶研究中心设在了中国桂林。

    袁道先在报告中向同学们介绍了岩溶形成的驱动机制、驱动元素和对矿产形成的影响,让同学们对于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等自然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报告结束各位老师和同学向袁道先进行了很多互动,比如“岩溶作用于温度的关系”、“影响岩溶作用的条件”、“碳酸盐地区是否都为岩溶地区”,“岩溶勘探定年方法”和“中国北方岩溶的研究情况”等问题,袁道先院士都一一做了解释,让大家对岩溶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袁道先深入现场取得第一手资料的精神教育了同学,袁道先的博学和对于科研的热情感染了同学,激起了大家对于地质学的更大热情,也让大家更加看好了地质学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