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四项成果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其中,“多功能稀土发光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在显示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基础”(林君等)、“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机理与调控”(唐金魁等)和“共轭高分子复合薄膜形态调控与性能”(杨小牛等)成果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用于合成橡胶新型高效稀土催化体系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张学全等)成果,获得吉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解决了一系列科学问题,对促进经济建设和本领域的科技进步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标志着应化所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长春应化所2014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果(第一单位)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1 

多功能稀土发光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在显示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基础 

1林君,2李春霞,3程子泳,4杨飘萍,5马平安,6侯智尧,7李国岗,8代云路,9尚蒙蒙,10杨冬梅 

2 

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机理与调控 

1唐金魁,2张洪杰,3郭云南,4林双燕,5张鹏,6赵朗 

3 

共轭高分子复合薄膜形态调控与性能 

1杨小牛,2鲁广昊,3黎立桂,4唐浩为,5赵晓礼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1 

用于合成橡胶新型高效稀土催化体系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1张学全,2白晨曦,3姜连升,4代全权,5毕吉福,6于琦周,7张春雨,8张贺新,9李柏林,10那丽华,11蔡洪光,12柳希春,13李继文,14赵丽萍 

11月20日,长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万民带领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来到吉林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就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长春应化所安立佳所长、邹泉清书记、杨小牛副所长陪同参与调研。 

吉林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是2013年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为依托,在长春高新区长东北先进材料与技术产业园基础上,进一步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将重点打造合成橡胶、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专用聚烯烃三大中试中心和绿色化学化工、先进能源、先进材料、军民融合等四个孵化中心。

调研中,肖万民一行先后来到合成橡胶中试中心、聚酰亚胺树脂、稀土镁合金、囊体材料等生产基地实地了解情况,并认真听取了安立佳所长关于基地规划目标、建设进展以及下步方向等情况的汇报。

肖万民表示,该基地的建设,对提高长春科技创新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带动全市乃至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市政府各部门要大力支持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肖万民希望把基地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基地、合作的基地,通过广泛参加国际国内展会等形式,与大的龙头企业集团合作,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科技专家、科研成果,进行合资、合作,提高基地竞争能力;实现科研成果与资本、金融的合作,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本地转化,以高度的责任感,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作用,用现代管理模式,把基地办成有活力、有动力、规范化的企业。

围绕基地建设资金筹措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具体问题,肖万民常务副市长现场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具体部门负责落实。

 近日,2014年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落下帷幕,我所数学物理与应用研究部博士生蒋伟峰、杨春龙、阚辉组成的队伍参加了此次比赛并获得全国二等奖的佳绩,为我所赢得研究生建模比赛的开门红。

本届竞赛题目为“A:小鼠视觉感受区电位信号(LFP)与视觉刺激之间的关系研究”,“ B: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C:无线通信中的快时变信道建模”,“D:人体营养健康角度的中国果蔬发展战略研究”,“E:乘用车物流运输计划问题”。参赛队任选一个题目在100小时内完成建模和求解,并提交论文参与比赛。

蒋伟峰、杨春龙、阚辉组成的队伍在规定时间内对“乘用车物流运输计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利用模拟退火,极优寻址等多项启发式算法解决了该实际问题,最终成功获得全国二等奖。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举办,其宗旨在于考察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证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今年该赛事吸引了包括全国31个省、市、区的371所高校和全国各研究院所在内的5000余队,16000余名研究生报名参赛,创历年规模之最。

我所首次组织研究生参加该项比赛,此次活动从组织报名、培训到比赛,都得到了所领导、数学物理与应用研究部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11月19日,吉林省省长蒋超良一行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调研,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巴音朝鲁书记,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他强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提升创新发展水平,推动科技成果在吉林省内优先转化,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蒋超良来到我所科技展馆,听取了安立佳所长关于研究所发展历程、专业人才、科技创新、所地合作等情况的介绍,观看高技术产品、获奖科技成果等展示。在看到顺丁橡胶、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稀土发光材料、一次性医疗器械等一件件产品时,蒋超良说,这些成果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展现了应化所在应用化学和先进材料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他强调,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进一步提升整体研发实力。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推进科技成果在省内率先转化。支持高科技产品推广应用,研究完善鼓励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之后,蒋超良到长春光机所、东北地理所调研,并在东北地理所召开座谈会,与科技人员座谈。他指出,长期以来,在我省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下,在各方面支持推动下,我省科技成果丰硕,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学科带头人,一些领域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学家无私奉献,追求卓越,专注、求实、创新,为吉林乃至全国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筑石奠基。科技优势作为全省“五个优势”之一,必须释放活力,加快创新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一是促进科技创新与振兴发展深度融合。科学技术必须应用于社会、转化在企业、融入到发展,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先导性、战略性作用。科研院所和各级政府要共同发力,在技术研发、推广应用、落地转化上下功夫,破解实际问题,争取更大突破。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好科研院所技术孵化器、企业孵化器,完善成果转化后评估和退出办法,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放大平台效应,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推动作用。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科学制定规划,积极支持科技体制改革,有针对性地提出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扎实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搞好技术与市场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经济转型升级。四是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面向市场,理顺各方利益关系,深化科研院所内部机制改革,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促进成果加快转化。制定有效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工作者大胆探索,敢于冒险,勇于创新,支持科技攻关。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采取合资入股、金融信贷等有效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五是着力抓好重点科技项目。要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实施好已确定的重点科技项目,特别是吉林一号卫星、无人机等研发和应用要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副省长谷春立,省政府秘书长李福春,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11月13日至14日,由武汉教育基地主办、武汉物数所承办的第三届“东湖学术论坛”暨2014年武汉天眷学子论坛在武汉物数所举行。本次论坛分为主会场和分会场两个部分。11月13日为大会主会场报告,一大早,频标楼一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武汉物数所副所长柳晓军主持论坛开幕式,武汉分院党组副书记尚纳新、武汉物数所叶朝辉院士、刘买利所长、詹明生书记、喻明副所长等近百名师生出席开幕式。

简短的开幕式后,在叶朝辉院士的介绍下,论坛的特邀专家罗俊院士为在场师生带来题为《引力中心30年》的报告。在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中,罗俊院士分享多年来积累的图片、文字等珍贵资料,将30年的科研经历娓娓道来。在长年不见天日的喻家山人防山洞内,罗俊院士带领团队开展引力精密测量研究。他的团队取得的万有引力常数值是国际上精度优于50ppm(1ppm是百万分之一)的七个结果之一;其引力实验室也被外国专家称为“世界的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凭借对“引力”的兴趣,不为经济利益所惑,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执着追求真理;他心静如水,没有过多的欲望和奢求,追寻科学本身,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苦中作乐,始终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也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这场精神盛宴让在座的每一个人受益匪浅,更对“科研精神”有了新的领悟,对“科研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

我所唐淳研究员随后的报告《如何做研究、怎么写论文,谈我的一点浅识》则结合自身经历,从中英文的差异性说起,详实而又生动地给同学们讲解如何选题、如何开题、怎样撰写论文、修改论文以及如何选择投稿杂志。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他的现身说法无疑对同学们有着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11月13日下午,此次东湖论坛的学生代表主会场报告部分吸引了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优秀研究生投稿并做报告,同学们除了汇报了自己的成果,也和大家分享自己一路走来的科研心得,博得了与会人员的肯定与共鸣。大会评委结合同学们的成果和现场报告表现,评出本次大会报告一等奖2名,分别由武汉大学物理学院邹旭明同学和武汉物数所叶炎生同学获得;二等奖3名,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王哲同学、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陈俊威同学、清华大学数学院钟学秀同学获得;三等奖4名,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康世举、武汉大学化学院苑丁丁、武汉物数所卢双赞和吴量同学获得。大会还对在本次论坛Poster展获得最佳poster的3名同学予以表彰。

在11月14日的分会场交流中,大家继续在各自学科领域内展开讨论,交流心得。与会老师现场点评,对同学们的科研工作和现场报告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本次论坛通过组织研究生参与相关学科的研讨,为大家提供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相信所有的参与者都通过此次活动分享了成果、展示了自己、认识了差距不足,更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