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为丰富长春应化所研究生、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缓解科研压力,期待已久的趣味定向越野大赛在教育大厦门前宣布开始。大赛共吸引了近30个团队参加,每个团队4人。为保证比赛质量,所有团队被分为两组,分别在2点和3点开始挑战。

本次比赛在所内六个区域设定六个趣味挑战项目,每支参赛队须按照指定顺序依次完成所有任务后,全部队员回到终点,以总计用时计算成绩。“开始”的号令喊响后,各个队伍便争先恐后地出发奔向各自的第一个任务点,场面煞是壮观。

比赛过程中,每个队员竭尽全力、各显其能,又齐头并进、团结协作。“动力小火车”环节,大家喊着响亮的口号,单脚跳向终点;“唤醒肌肉,焕发青春”环节,不论是女生的仰卧起坐,还是男生的俯卧撑,大家都心无旁骛,争分夺秒;“玩转魔方” 环节,有的队员绞尽脑汁,有的队员轻松应对;“毽、绳高手”环节,队员之间相互配合,默契有加;“托球环游八十周”环节,大家神情严肃,沉着谨慎。纵观整场比赛,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当属“叫我神投手”了,平时的运动功底可见一斑,拥有一名高命中率的队员真是羡煞旁人,为最终赢得比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整个下午,应化所各个角落都充满青春和活力,加油声、呐喊声、气喘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没有埋怨,只有真诚的鼓励和陪伴,即使汗流浃背,即使精疲力尽,队员们也一直朝着共同的目标拼搏着、奋斗着。

      本次大赛共有5支参赛队获奖,分别是一等奖赵晓飞队,二等奖谢忠曦、黄亮队,三等奖逯静静、于游队。其余队伍都获得了大赛提供的纪念品,最后大家合影留念。奖品只是陪衬,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比赛中得到了锻炼,收获了友谊与感动。

6月5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分析化学》经过激烈角逐,在240余种期刊里脱颖而出,荣获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在参评的化学期刊内排在第一位(仅有2种化学类期刊受到该项目资助)。这是《分析化学》首次获得TOP50项目资助,该刊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用好该资金,切实为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和学术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以来,《分析化学》在长春应化所的鼎力支持和指导下,鼓励编辑走出去,大胆地探索中文科技期刊发展之路,勇于在促进学科发展、融入市场理念上实践新的思路。选题组稿上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任务、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对外合作上开辟国际投稿渠道、海外发行渠道,稳步提升期刊创新指数,不断在学科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旨在支持打造一批高端精品科技期刊;重点培育一批在本学科和专业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精品科技期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强对科技期刊的支持,促进我国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项目为期三年(2015-2017),资助50种期刊,额度30万/年。  

《分析化学》作为具有历史积淀的学术期刊,一直以来坚持着用中文来传播学术成果,服务国民经济。连续7年被选入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1999年,作为唯一二级学科的化学期刊首批进入首届国家期刊奖,同时也是唯一二级学科的化学期刊连续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00-2010),2006-2007年度获得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B类资助。   

5月28、29日中午,由国家天文台研究生会主办、团委协办的第二届“爱心传递”活动在图书馆前举行。本次活动将去年“书香传递”和“捐衣物献爱心”活动整合在一起,得到了台内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短短两个中午的时间,就收到书籍、衣物、鞋包等各类捐赠物品六百余件,还有许多没有来得及参加的师生要求今后多举办类似活动,从而能够将自己手中闲置的物品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两天的活动期间,不断有师生将自己整理好的书籍、衣物送到我们的捐赠点。很多师生由于需要捐赠的物品较多,麻袋、书包、纸箱成为了打包的工具,而手拉肩扛、推车甚至是婴儿车都成为了运送物品的工具。工作人员认真地记录了每一位前来捐赠者的姓名、物品种类及数量,并对捐赠物品进行分类和打包处理。捐赠者抱着“捐一份爱心,留一份真情”的心来到我们现场,我们也为每一位捐赠者准备了精美的明信片作为感谢。

对于捐赠的书籍,我们会参照往年“书香传递”活动的方式,将书籍通过台内回赠以及外捐中小学等方式让书籍和知识传递下去。收到的衣物我们已经和“同心互惠”公益组织合作,由他们进行专业的分拣、消毒和清洗后,用于支持移民社区流动儿童教育事业、移民社区打工者文化教育公益事业以及对困难工友进行紧急援助等公益事业。

本次“爱心传递”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计划将这一活动发展为一个特色品牌活动,每年定期举行。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参与,真正能够让大家闲置的资源变废为宝,将爱心和知识不断的传递下去。

6月1日,应用化学交流论坛第二期成功举办,本期论坛的主题为“计算模拟技术及应用”,邀请所内相关领域七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做工作报告,近百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汪尔康院士应邀参加本期论坛,并与中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交流。汪尔康强调现代研究中,计算模拟技术越来越重要,不仅是实验现象的补充与验证,更是对实验工作的指导,计算模拟已近发展成为重要的学科方向,未来科学发展会更加倚重计算模拟。汪尔康结合求学经历和60多年的科研经验,勉励大家做学问要持之以恒、坐得住板凳,不要盲目追热,要对认定的研究方向有信心、有耐心、有决心。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孝娟研究员、王颖副研究员,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占伟副研究员、韩媛媛副研究员、卢宇源副研究员,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晏致强副研究员、甘霖锋助理研究员分别以“稀土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石墨烯可控制备及石墨烯氢化的理论研究”、“各向异性胶体粒子聚集结构的设计与调控”、“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行为的Monte Carlo模拟”、“高分子特性粘度的普适性理论”、“蛋白质折叠与识别的计算研究”和“量子化学在实验室上的一些应用”为题作了工作报告。

“应用化学交流论坛”由所学术委员会牵头,由规划与信息处负责组织实施。其设立的目的在于加强所内科研人员相互了解,增进沟通交流,推进所内相近领域方向人员展开合作,促进跨学科跨领域前沿探索,激发中青年人才创新活力。论坛每月组织一期,每期结合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及研究所发展方向选定一个可广泛参与的议题,组织相近领域方向中青年科技人员3-5人进行约10分钟/人的口头报告,并展开讨论。每期论坛还将邀请研究员代表与中青年科技人员举行座谈,交流科研心得,答疑解惑。

2015年春季学期,李德毅院士在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开设《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炎炎夏日,李院士亲临课堂,生动讲解并与同学们互动。李院士授课完全采用自主撰写的教材,还组织了强大的讲席团,由中科院信工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老师协同课程设计、协同授课。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并在国科大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李德毅院士在授课

李德毅,男,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指挥和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顾问。李院士参加了多项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制和开发;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整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法;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和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提出云模型、云变换、云推理、云控制等方法用于不确定性认知和云计算领域,在智能控制“三级倒立摆动平衡”实验和智能驾驶中取得显著成效。获国家和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9项,获得10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中文著作5本、英文专著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