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溯源·启今”党史、院史、校史知识竞赛在玉泉路校区阶一6举行。比赛由资环学院党总支主办,各学生党支部承办。来自于资环学院各年级党支部的26支参赛队伍角逐激烈,比赛精彩纷呈。

资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静老师出席了此次活动并致辞,对各党支部一年来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希望各参赛队伍借此契机积极展示支部风采,共同打造一场精彩的比赛。

26支参赛队均为三人一组,经历淘汰阶段、半决赛阶段,最终有6组进入决赛。题目设置围绕党史、院史、校史等知识内容展开,主要包括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党的指导思想、性质、路线、方针等理论知识,尤其是十八大后党的主要方针政策等;中科院、国科大发展史,杰出科学家、重要成果等。涉及必答、选答、抢答、献艺救组、猜词题、“天才知道”等多个环节,答题形式多样。

每队三道必答题后,进入选答题环节。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洪湖赤卫队、智取威虎山等历史事件,以视频题、音频题的形式,让参赛选手颇费脑力,同时也让在场的观众回顾了历史,缅怀先烈。献艺救队环节,几组比分稍稍落后的队伍,各显神通,演唱了《歌唱祖国》、《爱我中华》、《映山红》等歌曲。有两对脱颖而出,进入半决赛。

半决赛是猜词题。两人描述,一人猜词。题目范围较广,参赛选手各展其能,通过逐字提示,相近、相对事物提示等方法,帮助队友完成题目。最终六强产生,并通过“天才知道”环节决出一、二、三等奖。

获得一等奖是1号参赛队(816班);二等奖是7号参赛队(811班)以及19号参赛队(816班);三等奖包括8号参赛队(803班),20号参赛队(809班)和22号参赛队(811班)。比赛结束后,进行了颁奖仪式,王静老师为获奖队伍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合影留念。

活动背景:为进一步响应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我校学生“两段式”培养的特点,学院党总支特筹备这次活动,以增强学生对党、中科院、国科大的了解,进一步增强我院学生爱党爱院爱校的意识,从而树立同学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月23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师生一行37人在王胜利副院长带领下来理化所参观交流。

理化所人事教育处处长任俊对到访师生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就理化所概况以及近年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进行了简要介绍。

随后,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林哲帅研究员、激光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薄勇研究员以及有机纳米光子学课题组郑美玲副研究员分别作了《晶体生长方法以及深紫外的应用》、《大功率固体激光及其应用》、《纳米光子学-双光子微纳加工与光学显微技术》的学术报告,并与现场学生就深紫外的用途、钠信标全固态激光的应用、双光子激发的原理及其优势等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研究生主管丁黎就理化所近年科研进展、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历史沿革、招生政策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下午,南开大学师生一行参观了激光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以及有机纳米光子学实验室。科研人员为来访师生详细讲解了实验室的设备、科研进展以及相关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还现场演示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光拉曼显微镜及三基色LD百英寸激光电视。同学们针对所见所闻踊跃提问,大家的积极主动和对科研的兴趣给理化所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理化所与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之间的相互了解,更推动了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进一步合作。

5月23日,为积极响应中科院武汉分院推动的全民健身活动,帮助广大研究生劳逸结合、调节身心,武汉教育基地在武汉病毒所室内运动场举办了首届“小洪山杯”乒乓球赛。岩土所代表队经过一天的鏖战,最终获得本次赛事的团体冠军!此外,在个人赛中,该所也取得骄人成绩:王万军和张礼仁两位同学分获男单冠军和季军,周意超同学则荣获女单亚军。

上午8点半,比赛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团体比赛的小组赛。岩土所、病毒所、水生所赛前抽签确定在B组,根据团体循环赛制,小组前两名出线。由于上午没经过热身阶段,队员的水平发挥稍显失常,最终岩土所以小组第二的身份进入半决赛。半决赛的对手是A组的第一名物数所。经过激烈的比拼,岩土所战胜对手,成功杀入决赛。

下午进行团体决赛和单项比赛。在团体决赛中,岩土所的对手是小组赛的老对手水生所。经过一上午的比赛,岩土所的选手们都已找回了状态,他们和水生所的选手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对决。最终岩土所以3:2战胜水生所,斩获本届乒乓球赛的团体冠军。接下来的单项比赛也同样精彩。王万军一路过关斩将,以全胜佳绩荣获男单冠军。周意超则在决赛中不敌水生所选手,获得女单亚军。

岩土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比赛,主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副所长盛谦研究员对此曾专门作出批示,副书记陆凯阳则亲临比赛现场观战,极大地鼓舞了该所队员们的士气。岩土所研究生代表队此番征战“小洪山杯” 乒乓球赛,还获得了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的鼎力赞助。

  理化青年论坛、理化所青促会和中科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南京理工大学曾海波教授于523日来理化所交流访问,并作了题为“缺陷助推新型光电材料:超薄半导体、发光量子点、柔弹性电极”的报告。  

  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二维材料的研究,通过调控二维晶体的维度缺陷,可以诱导出新物性。曾海波教授从实验室早期的氮化硼(BN)工作进行介绍,通过控制带边缺陷,使其具有导电性,同时实现了多层黑磷的化学掺杂,用于光探测器,并将二维材料进行扩展,发现氮族元素砷(As)和锑(Sb)也可以通过剥离成为二维材料,并实现了全光谱的覆盖。第二部分是研究具有缺陷态的发光材料,详细阐述了氧化锌间隙锌缺陷发光机制,并介绍了其课题组通过NCu共掺杂和表面修饰调控碳点发光,抑制了团聚猝灭效应,实现了固态发光,并成功应用于白光LED。第三部分工作是关于柔性电极,其课题组成功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晶墨水,降低了成本,还通过在Cu纳米线表面引入Ni使其合金化,提高了柔性电极的稳定性。 

  曾海波教授现任南京理工大学纳米光电材料研究所所长。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固体物理所,曾工作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先后获得首届国家优青基金、安徽省科技一等奖。长期从事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研究,包括低维半导体计算设计、超薄半导体及其应用、量子点LED与光探测器、穿戴式信息与能源器件。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纳米快报》、《先进材料》、《德国应用化学》等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近30篇,SCI引用4500余次,超过10012篇。其中,2010年提出了氧化锌蓝色发光机制(AFM 2010, 20, 561),已获SCI引用600余次;2015年设计了砷烯与锑烯等VA族新型二维半导体(Angew 2015, 54, 3112),被Nature10多个媒体亮点报道。 

5月23日,在陕西西安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科技厅和投资促进局承办的“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科技合作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与广西科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合作框架协议以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协议书》和推动广西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主要合作内容包括绿狐尾藻治污技术在广西的推广和应用、共同研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与模式、共同申报国内与国际科研项目、大型仪器及平台的共享和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方面。

来自亚热带生态所的副所长王新洪与广西科学院副院长卢海生代表各自单位在签约仪式上签字,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和陕西省副省长张道宏等见证了签字,亚热带生态所科技处处长曾馥平研究员、广西科技厅、广西科学院等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签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