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再坚持,下一次你就成功了

  • 刘智科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3-04-26
  • 728

北国飞雪,南国花香,告别国科大来到昆明已经快半年了,在实验室的日子和在北京的岁月就像南北气候差异一样大。当国科大记者团的记者问我,从国科大到研究所,从学校到实验室的感受时,我想到的只有一个成语“学以致用”。

在北京的一年里,主要还是以学习理论为主,广泛涉猎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调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和尽情畅游个人感兴趣、好奇的领域,导师也不会时刻监督,相对压力比较少,较为轻松,没课的时候还可以三五成群地去领略祖国首都的风土人情、大好山河,开拓眼界。但回到研究所,真正开始做实验,就会领悟到明刀明枪和纸上谈兵的区别,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理,一次次事实会印证理论和实践的各种不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面对变化和问题层出不穷的科研实验,需要我们懂得如何在已有的种种规定下灵活变通地善用、修改、组合各种知识去进行科研工作。

在上研究生以前,我们大多数人学习知识都是为了一个又一个的考试,面对的是题海,是试卷,是出题人的心思,而不是用于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所以知识只是单纯地输入和输出。很明显,这种简单的模式在我们的科研工作中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我们还需要一个“同化”和“异化”的过程,也就是要求我们要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并重新搭配组合成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这里还得注意不要墨守陈规,得大胆猜想,敢于尝试,小心求证。另外,实验中常常会遇到“最优解”的问题,就是说可能有多种途径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但哪种方法最好,这时就需要“想方设法”了,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很高,在对比和筛选最优解的时候,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头脑风暴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候如果只是实验的某一个步骤,或者实验在意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特别是在一些比较粗放的步骤和追求进度的实验,追求最优解是没有必要的,此时快速让实验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更重要。

比如,色谱柱通过柱子分离纯化物质,需要熟悉各种不同柱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对象,根据所分离的物质特点选取不同的柱材料、不同的洗脱体系、采用不同柱材料的顺序等进行分离纯化物质。有时欲分离物质量很少,我们则需要考虑选用哪种柱材料、哪种方法最好,在达到纯化目的同时又不至于样品过多损失。而在分离粗样的时候,则不需要考虑太多细节,尽快把要的部分洗脱分开就可以了。上面提到的方法论,相信在大多数科研领域都适用,因为这个方法论的名字就是“学以致用”。从国科大的一年学习到昆明植物所做了半年实验,才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含义,感受到知识的真正趣味所在。

不少学友都说实验不顺利,实验很累,一脸失落沮丧的样子。我的课题从开始到现在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进展也不是很好,但这种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然后不断地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日子比实验一帆风顺更吸引我,“我思,故我在”,这才是科研的魅力!实验过程中失败次数总是远远多于成功的次数,但实际上,每次的失败其实都是一个进步,每次的失败都将更接近成功。假如有一千种可能,你已经失败了999次,请再坚持,不要放弃,下一次你就成功了。

责任编辑:刘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