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天地之万物 究自然之机理(2003-12-12)
为了实现中国科学院关于把研究生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研究生院的目标,加强教师间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交叉,物理系于12月6日(星期六)全天在玉泉路教学园区第一会议室召开了2003年物理系学术报告会。研究生院吕晓澎副院长和教育评估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应邀参加了报告会,共有30多位教师和学生出席了会议。报告会上有21位教授和副教授就近期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和动态分别作了15分钟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分上、下午进行,上午的报告会由物理系主任苏刚教授主持,下午由系副主任乔从丰教授主持。这次学术报告会完全依照国际会议的通常程序进行,所有报告都很精彩、有趣,报告会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上午的报告中,童秉纲院士首先作了有关生物运动力学及其研究意义的学术报告,拉开了本次报告会的帷幕。接着,赵保恒教授作了含两种磁杂质近藤问题的精确解的报告,田宗漱教授作了用特殊杂交应力有限元分析应力集中问题的报告,邓祖淦教授作了晚型星系核球形成的动力学模型的报告,马晖扬教授作了有关非线性多尺度湍流模型及在内流和燃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非定常旋涡分离流动的非线性湍流模型的报告,丁一兵教授作了关于核子与反核子束缚态问题的报告,钱俭教授作了关于湍流标度律的报告,朱美芳教授作了有关多晶硅薄膜中各向异性电输运对晶体微结构依赖性的报告,乔从丰教授作了费曼图振幅解析计算一个新方法的报告,卢文强教授作了非傅立叶导热特征和液固两相功能热流体的报告,张静娟教授作了衍射光学元件用于光学图像加密的报告,刘渝珍教授作了快速退火对氮化硅薄膜发光光谱影响的报告,周邦融教授作了Nambu-Jona-Lasinio模型中复合算子和辅助标量场的有效势的报告。上午的会议共有13位教授作了报告。
下午报告会一开始,苏刚教授就作了自旋电子学—下一代微电子学的报告,接着杨富中副教授作了有关弦和弦结F理论描述的报告,金彪副教授作了铁磁体/非常规超导体/铁磁体双隧穿结构中相不均匀性和标度律的报告,王正川副教授作了自旋极化电子隧穿中的几何相位效应的报告,郑庆荣副教授作了卤化物分子插入碳60形成分子固体的电子结构的第一原理计算的报告,屈一至副教授作了双原子分子内壳层电子光电离的报告,钟志萍副教授作了用能量损失谱方法研究分子超激发态结构的报告,周玉琴副教授作了有关光子晶体介绍的报告。下午共有8位教师作了报告。
苏刚教授最后对本次学术报告会进行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本次报告会组织严密,报告精彩,内容丰富,讨论热烈,了解充分,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学术报告会从交流的内容来看非常丰富,涵盖了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五个一级学科。涉及的二级学科有10个,包括物理学的5个二级学科(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力学的2个二级学科(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天文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材料科学各1个二级学科,许多报告属于交叉学科范畴。从空间尺度来看,这次报告会涉及的内容大到宇观,小到基本粒子,中间还包括了大量宏观和介观尺度的物理现象。从作报告的人员构成来看,既有德高望重的老院士、老教授,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同时还有年富力强的中年教授。这次会议对于推动我系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本次报告会完全达到了学术交流,锻炼新人的目的。许多资深老教授无论在准备讲稿的认真程度,还是在报告的陈述以及时间的掌握上都值得年轻的教师学习。
这次学术研讨会对物理系科研工作的促进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受到了全体教师的欢迎。会后大家讨论一致决定,以后将每年召开一次这样的学术会议,彼此交流,共同提高。
有关这次会议的详细情况和讲稿的电子文档,请访问物理系的网址(http://phys.gscas.net.cn)。
(物理系供稿)
责任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