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岗崑,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学系,1949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部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研究生教授、第三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天文学会及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先后参加军委气象局“联资”、全国长期科学规划、国际地球物理年、探空火箭测风及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等任务,是我国干旱和农业气象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对我国气候区划及西北干旱地区的改造作出了贡献。对地磁与高空物理学领域开展了广泛研究,在宇宙线强度变化、太阳质子事件、日蚀效应、地球大气和地核发电机理论以及核爆探测和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978年以来,指导培养了三十一名硕士生和六位博士生。先后发表论文约百篇,并有《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气象卫星的发展及其应用》、《指南针和现代地磁学》、《大气污染物理学基础》等著作。 (资料来源:石油在线--中国石油石化VIP信息) 今天是朱先生的喜庆日子(朱岗崑先生生于1916年12月8日)。90岁了,朱先生每周三仍去所里上班,从事科研,近70年耕耘在科研领域。地学院常务副院长石耀霖院士和林秋雁老师代表地学院、研究生院全体师生参加朱老先生90华诞茶话会并带去祝福。 朱岗崑先生是研究生院1978年建校初期最早来我校讲课的老先生之一。虽然当时他已经60岁了,但从1979年开始一直到1993年,连续15年在研究生院开设了5门课程:《地磁与高空物理》、《地球物理文献》、《变化磁场与高空物理》、《岩石磁性与古地磁学原理》、《大气污染物理学基础》,并于199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教材《大气污染物理学基础》。上课总学时达1800个学时,上千研究生听过朱先生的课。他在亲自独立、连续(两个学期均上课)开课的同时,还注意学术交流,他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段岱孚教授请来并在83年秋季学期开设了《高空与空间物理专题》课程。在与段教授合作过程中,朱先生积极鼓励地学院教师参与科研合作,当时有两名教员参加(于振田、何帆)。除了朱教授亲自来校讲课,他还真诚为研究生院培养人才。据原地学部何铸文主任回忆,朱先生主动为学校培养研究生,他亲自为地学院带过四位研究生(朱日祥、张大跃、张兆明、何帆),并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人才。今天,朱先生虽已不再为研究生院开课了,但他仍关心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他的事业仍在继续。他培养的1978级研究生,徐文耀教授现正在研究生院开设《地球电磁现象物理学》课程,下学期朱日祥院士开设的《古地磁学与环境磁学》虽已开设两年,但研究生热情不减,学生反映朱院士不仅学术水平高,讲课效果也特别好,听课人很多。 综上所述,朱岗崑先生热爱教育事业,倾心培养研究生,体现了一位科学家关心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希望中国繁荣富强的远大胸怀。他是科学界中倾心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典范。朱先生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他发表文章100多篇,年近80岁以后还出版专著4部:Studies on paleomagnetism and Revesals of Geomagnetic Field in China(R.X.Zhu&K.K.Tschu,2001) 、《自然蒸发的理论与应用》(2000年)、《古地磁学—基础、原理、方法、成果与应用》(2005年)、《极光故事与近代研究》(2006年待出版)。与此同时,他还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科研与教学互为相长,引领了教学的发展方向,从战略的层次上培养了一代年轻的科技人才。 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再次感谢朱先生为研究生教育事业作出的突出成就。祝朱先生健康、长寿! (地球科学学院 石耀霖 林秋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