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院士:研究生教材亟待改进 须适应学科发展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04-05
  • 3612
  
    虽然年过70,头发已花白,但林群院士看起来精神很好,说起来话来铿锵有力。他几乎每天都会来所里,早上9点到12点,下午3点到6点,每天差不多6小时的工作,不问假日。“最近事情比较多,我就简单谈一些别人也都有的看法吧。”林群院士略带歉意地说。

    “研究生教材要改进,课题不要落后国际”

    林院士的办公室,书柜、办公桌、电脑桌都靠墙摆放,整个办公室显的宽敞而有序。一个博士生在帮林院士处理邮件。现在林院士带四个研究生。我们就从研究生教育谈开了。

    “拿数学这个领域来说,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教材过时。”林院士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数学专业的学生使用的大多是四、五十年代苏联编写的教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有些应用学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显然以前的教材不全适合当今数学发展的现状。其他学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教材为研究生进入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要取得研究生教育的进展,不改进这个平台肯定不行。”林院士强调。此外,他还表示,现在国内研究生做的课题有些还是落后于国际,“很多是国际上做剩下的,我们拿来做得津津有味。这就不符合创新的要求。”但林院士也不否认,近几年来,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方向终归是好的。”

    “创新需要宽松的环境,脚踏实地的干劲”

    谈到当下的科技自主创新,林院士表示,“创新需要宽松的环境。压力太大并不是好事。”他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意大利有位计算数学家就是在游泳池里突然想到了一个点子,爬到岸上写下了著名的“BB”理论。他说他认识的几位数学家,生活都很悠闲,每天很有规律的工作,休息,一到假期就去旅行,真正用来搞科研的时间不见得很长,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创新能力,很多人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院士,也并不是每天都在“埋头苦干”,他介绍说,吴文俊院士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报、看电视,外出时必看风景。当然,陈景润院士是个例外。

    “人们多在放松的心态下爆发创造力。”因此,他并不主张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整天呆在屋里“死抠”书本,而是鼓励他们出去多跟人交流。林院士曾经介绍过 “俱乐部文化”,也是基于这个意思。“数学或科学太难了,如果没有轻松的讨论和交流,一个人很难看到大局,容易钻牛角尖。”

    对于当下一些人倡导的“竞争文化”,林院士表示,许多人忙于发文章、中奖、提职、涨工资、买房子,这样的文化也许只会产生许多牛角尖的成果。科学创新基本上是一种探索,需要传统和积累,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不能靠突击靠侥幸。现在有一些舆论要搞教授浮动制,几年一评,上岗下岗,表面上轰轰烈烈,实在很不利于创造稳定自由的创新环境。前一段有人提出过“千篇(论文)工程”的口号,这是急功近利的典型表现。虽然受到多方面的抵制,但影响犹在。

    面对这些不好风气的影响,他强调“脚踏实地”很重要。他经常教育自己的研究生,不要总想着中奖,升职,找个好工作,一定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搞科研,国家不会亏待你的。“吴文俊院士就从不拉关系,不登门拜访,也没想过拿什么奖,升什么职,最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还不是落在他头上吗?”

    “搞科普影响大,我会坚持下去”

    说起林院士在搞科研,带研究生之外的工作,他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科普工作。最近他正在校对一本为青少年读者纂写的科普书。学习数学要掌握一些“窍门”,他想把前人发明过的简单有用的概念和方法写出来,让更多青少年感到学数学有道可循。

    他说:“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要把数学变得简单透明些,要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复杂推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感到数学可操作。”为了让孩子们能读懂、爱读他的书,他可谓是字斟句酌,几易其稿。一家出版社将出版该书,认为该书是“无痛微积分”,是献给青少年朋友的“轻松的礼物”。

    搞科普,林院士可是有好几个年头了。早在几年前,他就出版了《画中漫游微积分——著名科学家谈微积分》等书,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此外,他还经常去各地讲学。最近,他把自己的演讲稿提前发给了北京四中、五中等的200多个中学生,有一位中学生给他写信说:“您写的我们看不懂。我来帮你修改。”这件事对林院士的触动很大,“一定要把中学生能读懂、听懂作为写书、演讲的标准。”最后林群院士把这位中学生“拉”了进来。“有时我不讲,拉他去讲,这样效果更好。”至今说起自己的这一“创新”,林院士都很得意。

    最后林院士表示,他搞科普无意创造新概念和新定理,如能将前人的创造变成众人掌握的真理,也是一项很有影响的事业。他矢志不渝地将科普进行到底!

    人物简介:

    林群,男,1935年6月生于福建连江。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研究工作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将有限元分析建立在积分恒等式、最优剖分以及"超收敛形函数"的基础之上,使各种方程各类算法的分析走向统一化、精确化和表格化。建立了包括超收敛、校正和外推在内的高精度算法的系统理论,改变了过去以复杂算法换取高精度的技术路线,给出了以最优剖分获取高精度的技术路线,这些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他对数学的普及、传播和教育工作十分关注,著有"微积分连环画"等书。

    198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9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家大会财务委员会主任。2003年再次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年获捷克科学院"数学科学成就荣誉奖章"。

    (作者:姜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社科系2005年科技传播专业硕士生,研究生记者团记者)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