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作“高端计算机”讲座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6-06-19
  • 2824
     【新闻网讯 王晓甜】6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院士,为信息学院夏季学期“先进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系列讲座”揭开了序幕,他为广大学子做了一场题为《高端计算机——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的精彩报告。报告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黄庆明教授主持,在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声中,李院士开始了他的精彩报告。

    报告伊始,李院士首先介绍了高端计算机的概念、用途、历史和发展过程,并介绍了一台一千万亿次的机器应具有的特性。接着,李院士介绍了高端计算机的作用,李院士讲,高端计算机是认识世界的“第三只眼睛”,是发展经济中最先进的“第一生产力”,是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三峡水电站”。

    李院士讲话生动风趣,阵阵笑声回荡在教室里。李院士在介绍并行规模是“蚁群”还是“象阵”的争论时,讲到在上世纪80年代,Gordon Bell 和 Daniel Hillis对此打赌。所谓“蚁群”,指大量小节点的并行计算机,“象阵”指少量大节点的并行计算机,历史证明:“马群”是最终的胜利者,所谓“马群”是指由几百到几千个处理器组成的并行机。李院士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大节点的成本。

    李院士指出不同的应用需要突破不同的技术瓶颈,几个主要的技术指标是:FP:浮点计算能力;MS:主存规模;MB:存储器带宽;ML:存储器延迟;IB:互联网络带宽;IL:网络延迟。

    李院士指出并行处理潜力很大,人才奇缺,中国非常缺乏这样的人才。李院士讲到他认为并行计算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应用到很多问题中,所以李院士主张把并行计算作为研究生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李院士介绍了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A的一些特点、与国际上其他高性能计算机的比较和发展前景等。李院士指出在高性能计算机的数量中,中国在世界排名第五,占总数的17%,位于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之后。李院士强调我们中国人一定要对自己的机器有信心,鼓励我们年轻一代要充满信心,敢于面对挑战。

    最后,李院士介绍了他们在十一五期间的计划,李院士指出他们要继续做曙光5000,曙光6000,要把高性能计算机和高性能芯片“龙芯”结合起来。报告结束时,同学们对李院士致以热烈的掌声。

    李国杰院士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1985~1986年间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87年回国工作,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任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并担任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目前任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院士主要从事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合著了4本英文专著。近几年来,主持研制成功了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天演系列计算机。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李国杰院士目前兼任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863计划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题组副组长、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编等职务。
责任编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