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感悟阎康年老师的科学技术史十讲

  • 付向核 (人文学院社科系)
  • 创建于 2007-07-16
  • 3928
从近代科学的起源到李约瑟难题,从卡文迪什实验室的成功道路到贝尔实验室的成功经验,阎康年研究员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这是科学技术史十讲片段中精彩回眸的瞬间一瞥。
  
阎康年老师是中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多年来主要从事近代科学史的研究。主要著有《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卢瑟福与现代科学发展》、《热力学史》、《原子论与近代科学》、《通向新经济之路--工业试验研究是怎样托起美国经济的》、《贝尔实验室成功之道》、 《贝尔实验室——现代高科技的摇篮》等。曾多次到剑桥大学和贝尔实验室访问研究。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阎老师对贝尔实验室的深入分析。这是他亲身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本部努力研究的结果。
 
贝尔实验室有一个让人神往的名字:“R&D的象牙之塔”。提起贝尔实验室,世界科技界人士都无比钦佩,无比向往。它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英才之地,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造和创新之源。对于这样一个实验室,了解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探究其内部的动力和活力,无疑是一项充满魅力而又艰难的研究工作。阎老师课上对他关于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为大家做了精彩的展示。
 
课堂上,关于贝尔实验室的研发、人才培养和激励性很强的治学环境与管理思想等方面的探索和分析,以及它得以持续成功的原因等等,阎老师都一一娓娓道来,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人D·普赖斯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科学和技术是一对舞伴,尽管是在同一乐曲下起舞,但是各自按着各自步伐来跳。著名的科技政策专家C·弗瑞曼(C·Freeman)补充说,这个比喻很好,但是到19世纪后期,又有了新的乐曲,一对舞伴开始“面对面”贴得越来越近,越来越亲密。正是阎老师的独到见解使我们对以上的认识更上一层楼。
 
阎康年老师对贝尔实验室惟妙惟肖的分析讲解,使大家感同身受,受益颇丰。此外,他还勉励我们年轻人做学问要少一些空谈,多做一些实事。做研究就是需要积累,需要耐力,需要持之以恒。言语朴素而发人深省。
 
 “大学不在于有高楼,而在于有大师”。聆听了大师的教诲,我们在炎热的夏季享受了一场精神盛宴。余味无穷!
 
责任编辑:付向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