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会师 中国安宁:近物所研究生社会实践团会宁行

  • 近代物理研究所
  • 创建于 2006-10-25
  • 1876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继承长征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发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的传统,由近代物理研究所2005级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于10月21日来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革命圣地甘肃省会宁县。

    会宁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红军会师旧址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宁又是西北教育名县,“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精神,已向大中专院校输送了3万余学生,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1000多人。享誉省内外。

    适逢红军长征70周年庆典,在我们进入会宁县的沿途到处都是宣传表语,充满着浓浓的红色革老区命气息。21日下午,我们抵达红军长征纪念园,这里有红军会师塔、会师联欢会会址和长征胜利纪念馆三大部分。一进园区,矗立在中央的就是会师塔。会师塔由三座9层高的塔环抱而成,代表红军三大主力,在第十层三座塔汇成一座塔,象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塔高11层共33.33米,寓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足迹踏遍了十一个省区,塔身上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这位无产阶级老革命家为了缅怀在长征中牺牲的二十余万红军战士,在题字后并没有署名。

    看过会师塔,我们来到了红军当年会师胜利后召开庆祝联欢会的地方,文庙大成殿,这座建于明代,供奉着孔夫子的庙宇,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胜利会师后,军民欢庆的场面,当年朱总司令发表演说的供桌如今已经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保护了起来,相传摸了这张供桌,可以高中,摸的人太多了,也只好被玻璃罩起来,来到此游览的人们还是禁不住隔着玻璃用心去触摸。

    出了大成殿,穿过长征精神树林,就可来到全国最大的将帅碑林长廊。在百米长廊内,展览着中国众多国家领导人、元帅、将军、老红军等的墨宝。从这些或正楷、或飞草、或浑厚、或飘逸的字体中,无不透漏着人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壮举的敬佩和对烈士的怀念之情,对我们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坚定决心。“山川草木识碧血,烈士忠魂冲云霄”(粟裕),“长征 . 丰碑永存”(江泽民),我们必须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坚定无数革命烈士开辟地社会主义大道上,用人民地安康,抚慰他们的英灵。

    走过将帅碑厅,我们来到了当年红军各个主力机关驻扎的地方,这里曾经是红军总司令部、红军总政治部、红军大学、红一军指挥部等的驻地。一个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子,一张简陋的桌子,一张床铺上两张救毡垫,一床破蓝布被子,就是徐向前当年的住宿办公场所。同样的一间小屋子就是红军大学了,墙上的“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的表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为革命事业跳动的滚烫的心。为了迎接长征胜利70周年庆典,所有的建筑都进行了翻新,所以看起来还是有几分光彩的,当年定是没有这般光彩,有的只是革命先烈的一腔热血。在红二军的军部门前有一座明代戏楼——陇西川戏楼,这曾经也是红军的演讲台,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都曾在此发表演讲。毛主席那令人慷慨激昂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就是在这里即兴而出。

    大家一起朗诵完这首七律,我们走进的10月18日刚刚落成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这座建筑总面积3310平方米的纪念馆,是全国最大的一座全面反映红军长征经过的纪念馆。展览以“红军长征胜利”为主题,以翔实的史料、图片、实物、沙盘、雕塑等,并结合声光电多媒体景观高科技手段,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各路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一进展览馆门口,我们就看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雕像,他们神情坚定地注视着前方,整个雕塑群细腻,大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独有的革命气质尽先于此。这个新建成的展览馆采用了许多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各路红军的路线生动的展现在眼前。“红军飞夺泸定桥”,采用立体模型、电影片断。声光电技术结合,让我们曾经中学课中所描述的那惊险的一幕跃然眼前——十三根光光的铁索,翻滚的激流,不绝于耳的枪声、炮声、厮杀声,英勇冲锋的红军战士。来到红军翻越雪山的大型景观前,狂风怒号、大雪纷飞,衣衫褴褛的红军将士,相互搀扶,艰难行进。夹金山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然而,英勇的红军,却凭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把一座又一座这样的雪山甩在身后。大墩梁战斗景观,同样采用立体模型与投影技术结合,生动地再现了那场惨烈的战斗。敌机狂轰滥炸,飞出荧幕,地面上到处都是闪闪火舌,几百名红军将士倒在了这里,烈士其中包括了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他是在长征时期牺牲的第二位红军最高将领。另一处反映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的景观,利用幻影成像技术,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当时的欢乐场景,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大家被其精致的技术所震撼,更被当时人们的那种激动的气氛所感染。由清华大学创意制作的蓝色闪光“电报墙”,伴着嘀嘀哒哒的发报声,形象地表现了当年党中央致电会宁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情景。

    展厅陈列大量珍贵及文物,许多还是第一次公开露面。给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一件是红军遗留在会宁的党员登记表,这张党员登记表被一位不识字的大妈剪成枕头样子,保存在绣花枕头套里,解放后被她的儿子发现才交给了国家。这是那个时候唯一留下的一张完整的党员登记表。还有一件就是一把军号,一个江西籍红军小战士,因为负伤,被当地农民救下,他昏迷的时候怀里还紧抱的就是一把军号,后来小战士就一直生活在了那个村子,并且在解放后当了那里的生产队长,从此那个生产队的生产活动都是听着军号声来行动的,这把军号一直陪伴着那个红军战士直到他去世。可见他一生都在惦记着他的部队。有这样的战士,我们的革命队伍怎么不会胜利呢?

    出了展馆,我们登上了位于展馆左侧的会师门,会师门上红旗飘飘,大家纷纷留影,一如当年红军会师一样兴奋激动。整个会师园的参观也在我们登上城楼作为了结束。

    随后我们驱车来到桃花山脚下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这里有微缩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也要亲身体验一下红军长征,我们由“瑞金塔”出发,在二层小楼召开“瑞金会议”,经“铁索桥”,爬“雪山”,过草地,由于山坡十分陡峭,一些女同学爬山比较吃力,同学们及时发扬团队精神,互相配合,终于全部顺利登上桃花山,准备向“会宁”进发,最后胜利到达“延安”,只是此太阳已经下山,去往“延安”道路十分艰险,导游已不建议我们这么多人继续前进,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好悻悻下山。我们期待着再有机会来这革命圣地,能继续走完这段征程。

    会宁县既是革命圣地,也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在来会宁之前,我们就已经了解到这里的教育条件十分艰苦,尤其是农村地区,有些多子女家庭,不得不靠抽签来选择谁继续上学,谁去打工。一般的学校校舍也都很简陋,从长征胜利纪念馆的会宁县介绍片中我们也看到了同学们一边嚼满头,一边看书的场景。为此,我们近物所全体师生捐赠了价值五千多元文体用品、文具、衣物等给会宁县翟所乡上湾小学,这个活动受到了当地团委教育部门的热烈欢迎,会宁县团委为我们所赠与了“捐资助学,惠及圣地”的锦旗,以表谢意,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并尽我们之力帮助他们。

    在会宁的一天时间内,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这个革命圣地对与红军、对于中国革命那段历史的情怀。会宁现成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会师、红军等字样的街道、商店、宾馆等。毛主席曾说:“会宁地名好,地名好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这虽然是巧合,可也是写照,会宁的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会宁。

    (作者: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张大成)
责任编辑:近代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