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智院士谈人类演化研究新进展

  • 王宁,王培志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9-06-11
  • 2013
【新闻网讯  记者王宁 王培志报道】6月10日下午,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办的夏季学期《科技考古学系列讲座》在中关村校区N215教室开讲。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院士,为科苑学子作了题为“人类演化研究新进展”的精彩演讲。
人是万物之灵。很久以前人类就认识到自身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并且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人类的起源问题,但是即便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人类演化研究的问题上依然存在诸多置疑和争论,为此,吴新智院士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研究经历,并引用当今最新的考古发掘材料和遗传学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一次绝佳的了解人类自身起源和进化过程的学习机会。
吴新智院士以人与猿分界的标志为开始侃侃而谈,介绍了人类演化的四个阶段: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并由此总结了人类身体进化的趋势:身高的增长、脑容量的增大、体质和文化特征的演变。然后通过考古发掘材料介绍了中国地区古人类的进化状况,指出中国古人类很早就与西方古人类存在基因交流的现象。最后在中国人类进化问题上提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演化模式,并指出这是“网状的连续进化、双向的附带杂交”。
 对于全世界现代人起源和进化的问题,吴新智院士指出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坚持“多地区进化说”,认为现代人是多地区进化而来;而另一部分学者支持“取代说”,又叫“夏娃说”、“近期出自非洲说”,认为现代人全部是由几万年前非洲进化而来现代人的后裔。一方面吴新智院士通过旧石器文化传统、中国现代人的形态特征来论证“多地区进化说”的合理性,认为中国地区的现代人是由本地的古代人类演化而来,而不是非洲早期现代人的后裔。另一方面,吴新智院士对遗传学关于现代人起源问题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许多明显的矛盾,进而强调少量的人类遗传学结论不能全面地反映现代人起源的整个过程。
最后吴新智院士提出了关于协调上述两种观点的一些思考,呼吁研究学者要辩证的思考问题,并且要综合考虑直接的和间接的证据,使我们对人类的演化过程有更正确和深入的了解,并鼓励科苑学子多关注和尝试人类演化方向的新研究。
吴新智院士,男,汉族,安徽合肥人,1928年6月2日生, 1953年上海医学院本科毕业;1952-1953年在中央卫生部高级师资进修班进修解剖学;1953-1957年任大连医学院助教;195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61年毕业,以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王宁,王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