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公德人物”与我院学子分享奥运与志愿精神

  • 徐扬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7-04-16
  • 1763
阳光,寓意着生命,寓意着希望。4月13日,北京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北京十大公德人物——刘正琛来到中科院研究生院同学中间,和大家分享他对奥运和志愿精神的理解。平实的语调,幽默的讲述,坚韧不拔的精神,刘正琛独特的经历吸引了在场的每位听众。通过回答关于志愿者的种种疑问,刘正琛以丰富的例子阐述了志愿精神的本质—爱与使命。 志愿者(volunteer),源自于拉丁文valo velle,意指希望,决心或渴望。在刘正琛看来,志愿者是一个完全区别于一般学生社团的组织,它的宗旨在于面向社会,面向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长期并具有承诺性的服务。面对各种关于志愿者的迷思,刘正琛有自己清晰的见解:志愿工作包含责任,更以快乐为基础;志愿工作重过程更看重结果;尽管以自愿为原则,承诺同样是志愿者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他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志愿者不该把自己放到过高的道德位置上,把自己看成施与者,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造成心态失衡,甚至影响志愿工作的正常开展。 奥运志愿者,是指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无私参与,尽己所能,通力合作,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接受报酬或索取其他任何回报的人。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提出了奥运志愿者的概念。 对于希望加入奥运志愿者行列的同学,刘正琛提出了以下几点希望和建议:要有开放、积极、乐观的心态; 注重长期承诺; 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平等、互尊,保持平常心。 不少希望投身志愿者行列的同学,都有类似的困境:身兼科研重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要做好志愿者工作,同样需要面对这样的冲突,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刘正琛认为,人的生活必需在多元化中寻求均衡发展,研究生的生活除了科研任务,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兴趣和爱好,志愿者工作同样可以是一种让自己获得快乐和满足的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志愿者工作其实和科研并不矛盾。 “阳光本身是炽烈的,并且会不断把这份热传达给别的生命……”让我们携手志愿,携手奥运,以自己的力量,以志愿者的名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演讲人简介: 刘正琛,北京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北京十大公德人物。1995年考入北大,就读于数学学院,继而考入光华管理学院硕博连读。2001年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因为无法找到匹配的骨髓,于是采用药物控制。医生曾认为,通过这样的保守控制,他的平均生命是5年。坚强乐观的他,勇敢承担起生命的责任,建立中国第一个民间骨髓数据库——阳光骨髓库。他创办的北大阳光志愿者协会迄今已筹集到数十万元的检测经费,采集并公开了近1600例骨髓数据,帮助多位患者找到配型骨髓,使他们获得了完全治愈的可能。此外,阳光志愿者协会还翻译编写了中国第一本详细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小册子,并和中国少年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研究生记者团记者 徐扬)
责任编辑: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