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旅——记参观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及鹫峰地震台

  • 地球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06-05-15
  • 2229
     【新闻网讯  彭菲】近日,地学院2005级608班的同学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跟随吴忠良老师和林秋雁老师开始了“地震之旅”。此行的目的是参观北京国家地球观象站及我国自己创建的最早的地震台——鹫峰地震台。通过组织参观台站活动,以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进我们对地震观测方法、技术及观测仪器的认识,从而对地震观测留下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同时了解我国自创最早地震台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背景故事、以及老一辈地震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下忘我的工作精神,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向前辈学习的精神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兼职导游吴老师为了减少乘车的枯燥为我们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我国地震事业的发展历程。一边走一路讲,从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到近代地震学家是在怎样的艰苦条件下逐步开创了我国的地震事业,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我国最早的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座地震用台——原名“地质调查所鹫峰地震研究室”,以及在艰苦的环境中如何维持地震台的正常运转。还有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地震学家为保护地震台而做的努力。新中国建立后,有许多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为了祖国的地球物理事业毅然回国,如赵九章先生、傅承义先生都为了新中国地球物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1966年邢台地震后,地震预报预测事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96年亚洲地震委员会在我国地球所朱传镇先生的倡导下创立……。同时,吴老师还与我们共同缅怀了为地震事业献身的几位地震工作者。此次“地震之旅”吴老师特邀请了林秋雁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鹫峰地区的地质情况,鹫峰海拔465米,以中侏罗统为主,九龙山组,地质年代大约为1.5亿—1亿年,地层厚为2500多米,曾有过多次火山爆发,岩石多为:火山碎屑岩为主、有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夹砾岩、玄武岩、花岗岩……。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

    首先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国家观象台许建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观象台的历史以及自然情况。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简称北京台)的前身是鹫峰地震台鹫峰地震台是我国自己创建的最早的地震台,1930年开始记录,1937年因日军大举侵略中国而被迫停止运行1955年,地震台改建在北京西郊白家疃。

    1957年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恢复了地震观测,同时增加地磁观测项目。1986年在北京台建立了零磁空间实验室,为开展与地磁有关的交叉学科研究了提供了实验条件。

    1987年在北京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化地磁台。北京台现为国家一类地震基准台,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野外观测、实验和科研基地。

    北京台是IRIS全球地震台网(GSN)的标准台站之一,是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的重要台站,也是我国政府批准参加联合国特设科学专家组(GSE)组织的地下核试验监测的全球试验(GSETT)的重要地震台站之一北京的观测数据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换,是中国地震学的一个窗口

    随后我们首先参观了北京台数字前兆观测室。前兆的观测项目有:地温与地下水位观测 、地电场观测 、大气电场观测 、地震电磁辐射观测 、地形变观测 、超长周期地震观 。

    接下来我们又随同工作人员来到地震观测室。白家疃地震台台站代码为BJI;台站识别码为101,是中国地震局地震基本台网的第I类基本台。

    1987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地震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联合在白家疃台举行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建成剪彩仪式,从即日起白家疃台的数字地震仪正式投入运行。

    地磁观测也是北京国家观象台的又一项重要的观测项目。

    地磁台台站代码为BJI,是国家地磁基本台网一类台,台站绝对观测室早期安装有Mating、Schmidt标准地磁经纬仪、Askania地磁感应仪、CHD-5-72、QHXC-75核子旋进式磁力仪、CJ6地磁经纬仪,每周两次利用标准地磁经纬仪和地磁感应仪组合测定D、I、H分量,用来控制磁变仪的基线值。

    北京地磁台是全国地磁实用标准所在地,为全国有关使用单位提供比测服务;为全国及世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地磁观测数数据及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连续可靠的观测数据。

    短暂而丰富的参观结束了,但是北京国家观象台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我们原来想象中的台站从此立体的呈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同时对地震观测的各种方法、所使用的仪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地球物理的观测需要远离城市,地处偏远,但是台站工作人员为了我们的地球物理事业始终监守在台站,维持台站正常运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许多同学都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到台站工作。

    我们的地震之旅继续前行,前方目的地是我国自主建立的地震台——鹫峰地震台。鹫峰--秀峰地震台位于秀峰寺北侧,是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座地震用台。

    1929年民国中央政府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在翁文灏先生主持下,聘请李善邦先生利用林行规律师捐赠的鹫峰秀峰寺别墅山坡地开始筹建,于1930年建成,装备小型维歇尔机式地震仪投入使用,同年9月22日13时02分22秒记录到第一个地震。1932年增设了那时世界上最佳的电磁式伽利津一卫利浦地震仪,并编辑出版《鹫峰地震专刊》,与国外五十多个地震研究机构交流,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地震台站之一。

    1990年鹫峰地震台建立60周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整修复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鹫峰地震台被迫中断了观测,在7年的观测中,共记录到2472次地震,开创了中国地震观测研究的新纪元,鹫峰地震台的建立是老一辈地震学家对我国地震事业的杰出贡献。

    尤其是李善邦先生为了创建我们国家的第一个地震台所付出的巨大的艰辛历程,当时他为了维持地震台的正常运转,每周都要下山去清华圆为仪器充电,(由于交通不便,回来时都要骑毛驴或坐人力车,费时很多,不是一天可以打来回的,如在严冬或酷暑,自己身体不好,往往很难支持,不止一次回山后就病倒了,还有用电问题也很困难,当地无电,又因经费有限,不能多购电池,每十天或半个月,得叫人用骡马驮电池带回来。至于山寺沉寂,夜间在一盏煤油灯下读书,目困心玄,朦胧中听到野物悲鸣之声,不禁毛骨酥软。——引自《李善邦先生:我是怎样开始在鹫峰地震台工作的》)

    聆听吴老师为我们讲述这段历史,深深的感染了我们,坐在客车里面的我们走着当年李先生曾经往返多次的路,虽然我们无法亲身感受李先生当时的艰辛,但是我们有决心传承老一辈地球物理学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祖国的地球物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通过与李先生当时的环境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们青年一代有幸生长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环境中,这是我们的荣幸,同时也使我感到一种责任,这就是我们如何继承已经开创的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我想唯有继续不断地虚心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一起饶有兴致的爬上了鹫峰的顶峰,领略鹫峰美丽的自然风光。在感受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我们这群有志青年共同发出了一个心声就是: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地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