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海峡两岸创新的产业化与社会化研讨会”成功举办

  • 贾宝余 平爱国 (党委宣传部 管理学院)
  • 创建于 2007-06-01
  • 3108

     5月31日,“海峡两岸创新的产业化与社会化研讨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成功举办。研讨会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和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人大、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发改委、中科院等不同领域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与台湾政治大学的知名科技创新专家,共同围绕“创新的产业化与社会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研究生院副院长叶中华、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温肇东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高鹏主持开幕式。管理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百余人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分四个单元进行。研究生院副院长叶中华、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温肇东、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李仁芳、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霍国庆分别主持四个单元的演讲。

    在第一单元,台湾政治大学温肇东教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巡视员刘烈、科技部政策法规司赵慧君分别以《创新价值链:政府创新政策的新思维——以台湾创新政策为例》、《我国的科技立法情况》、《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我国的科技政策》为题作报告。

    温肇东认为,创新不只是科技创新,而是社会、文化、生活与技术的结合,产业价值链必须建构在社会使用的基础上,始于社会生活脉络分析、产业技术预测、技术开发,终于为顾客服务。

    刘烈指出,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科技进步法、科技单行法、行业性法律中有关科技的规定、解决科技争议的规定、科技国际公约、科技合作协定等在内的科技法律体系,包括将近80部法律。她透露,《科技进步法》正在紧锣密鼓地修订之中,今年8月国务院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预计2007年底前正式出台。

    赵慧君详细介绍了《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出台背景和主要政策措施。

    在第二单元,台湾政治大学吴丰祥教授、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所副所长王昌林、中国科学院战略规划局规划处处长张凤分别以《台湾、日本和韩国的区域创新系统之比较》、《高科技产业化的问题》、《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管理创新》为题发表演讲。


    吴丰详认为,地方政府及其自主权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区域创新系统的潜力与过去的发展经验、转型的过程有很大关系。发展区域创新系统时,宜适度给予地方政府更高的自主权。制定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时,宜先深入了解该地区过去的发展背景。发展区域创新系统的重点,宜监试大环境的变化考虑是否转型。此外,在转型时,宜考虑该地区过去所衍生的优势,并加以结合。

    王昌林认为,我国的科技产业化已经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也存在着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效率较、大量国家科技财政经费支持的成果停留在实验阶段等问题。突出的问题是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和企业的需求脱节,成果难以产业化。加强科技产业化的关键在于科技体制的改革。

    张凤简要回顾了中科院的历史、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的由来、概况和战略。

    在第三单元,台湾政治大学许牧彦教授、中科院研究生院柳卸林教授、国家基金委管理学部三处处长杨列勋分别做题为《以消费过程为基础的获利策略》、《渐进式还是跨越式的国际兼并:中国企业全球化道路的选择》、《科学研究的创新及产业化方向的考量》的报告。

    许牧彦认为,企业的经营是以获利为目的,策略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使企业能获得超乎一般水平的利润。传统的策略管理文献通常是假设产品对于消费者有天生既定的价值,而从生产过程来思考如何掌握关键的资源(资源基础论,RBV)、阻碍其它生产者加入竞争(产业结构竞争,IOC)、然后运用最有效率的自制与外包组合来压低成本(交易成本经济学,TCE),以产生超额的利润。事实上,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不是天生、也不是既定的,而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结合其它互补性产品或服务、配合原先累积的经验及知识、花时间所产生出来的。基于这项事实,许牧彦教授提出,企业要从消费过程来获利。

    柳卸林认为,中国企业走国际兼并的道路将是一个大趋势。他以联想集团和京东方集团的并购实践为例,阐述了他对中国企业并购战略的思考。他认为,京东方和联想的经历都将为后来的企业铺平道路。中国企业必须对兼并前后的市场、技术、财务、人才、产业发展环境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估后,才能有效地作出是渐进还是跨越多的兼并更为有效。

    杨列勋认为,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不是孤立的个别行动,而是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才可能奏效的社会行动。要用一种效益更高的体制,替代另一种体制、机制的变化。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创新如果不和体制、机制创新结合协调运作,其结果不是有名无实就是事倍功半。管理创新不是管理随意的主观创造,也不是一般实现管理的目标和责任,而管理是服从于效益,(创新)促进创新。制度创新包含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直接影响管理创新,另一方面管理创新会促进或阻碍创新的实现。科技创新的成果可以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应该结合组织特点适度社会化、推广宣传。

    在第四单元,台湾政治大学李仁芳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欧素华博士、中科院政策所副研究员冷民分别以《产业后进地区的自主性创新策略——台湾资通产业的经验》、《台湾厂商运用专利从创新获利的策略》、《中国的企业间战略技术联盟与创新》为题做报告。


    李仁芳认为,台湾近六十年的产业创新发展历程,与先进地区的产业创新经验不同,台湾作为产业后进地区,产业发展的经验是由制程创新逐步踏入产品创新的“逆练”过程。原创产品定义与模块创新是台湾资通产业当前面对的最大挑战。台湾资通产业推动“自主创新”,为考虑风险鸿沟的跨越,通常先解决市场风险,再处理技术风险;以原创的事业模式,“解构”主流厂家的先进优势;先期投资硬科技与软科技,以“深度经济”策略思维及创意生活与创意工作提案,领先定义原创产品。

    欧素华认为,专利已被公认为是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创新获利的重要因素。在诸多影响专利申请的原因与专利运用模式的探讨中,除产业类别、厂商规模与价值链区段之差异外,台湾的信息电子产业,因其代工制造的特色,更有特殊差异。主要差别在半导体与笔记型计算机厂商:半导体厂商的专利,多为制程技术专利,专利质量与科技关联性较高,主要的专利运用在争取国际代工订单,而具积极功能。笔记型计算机厂商,主要为系统组装,多需先取得国际大厂专利授权后,才能进行代工制造,其申请专利后的运用,在消极避免诉讼上占据较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同样是代工大厂,台湾的半导体与笔记型计算机厂商,却在专利运用上有显着差异;半导体厂商以专利及代工专长自创“品牌价值”;笔记型计算机厂商则在面对国际专利争讼的压力与处境上,必须有更多商业竞争上的考虑与做法。

    冷民认为,随着技术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技术研发的复杂性、企业成本和风险程度的加大,联盟相应成为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获取外部技术来源、加速新技术商业化过程的一种重要途径。日本和韩国的典型企业,在实现技术跨越的过程中,通过与欧美跨国公司组建战略联盟或技术联盟,充分利用外部的创新资源补充内部原有创新资源和能力的不足,依托自身在制造能力上的特长,取得了明显的后发优势。冷民建议,中国企业应该把与跨国企业的联盟作为一种战略措施,在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建立的战略联盟中,中国企业要注重提升“联盟学习能力”。他举例说,台湾半导体产业在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中,工业研究院电子工业研究中心通过与美国RCA公司联盟,获取和承接外部知识,对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崛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知识基础作用;中国企业近年来在跨出国门,吸收和整合国际资源方面迈出较大一步。我们从联盟与创新的角度,对TCL和联想的国际化途径的研究表明,在获取跨国公司研发资源方面,在并购之前先期建立战略联盟,是更有利的方式。特别是从技术位势的下方向上方进行并购时,尤为必要。

    研讨会期间,每个报告人基本上在20分钟内,阐明观点,每单元的三个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和研究生还与报告人进行充分交流。研讨会时间安排紧凑、务实高效。

    (本文采写:贾宝余,摄影:平爱国)

责任编辑:贾宝余 平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