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青藏高原研究系列讲座”开讲 拓宽学术视野

  • 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创建于 2007-03-12
  • 1560
     【新闻网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球科学学院、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青藏高原研究系列讲座” 于2007年3月9日在研究生院教学楼阶一(2)教室举行了开讲仪式,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郑度院士、著名构造地质学、大陆动力学家钟大赉院士,研究生院副院长侯泉林教授参加仪式,资源与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王艳芬教授主持仪式。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郑度院士简要阐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意义。他指出,这是青藏高原研究会首次举行的面向研究生的系列讲座,其目的就在于展示青藏高原的研究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拓宽科学院研究生的科研视野,激发科研热情。讲座将邀请钟大赉、孙鸿烈、郑度、秦大河、滕吉文等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分别从大地构造、地质过程、地表过程、环境变化、生物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范式等多方面展示几代科学家为青藏高原研究付出的艰辛努力及其主要成果。系列讲座共分为九讲,将在3月份至5月份陆续推出。

    研究生院副院长侯泉林教授代表研究生院向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和各位院士、专家表示感谢,同时要求同学们要珍惜这次机会,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还要学习老一代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后,侯泉林副院长主持了著名构造地质学、大陆动力学家钟大赉院士的“青藏高原:大陆汇聚与地壳隆升”的第一场报告。

    钟院士从八个方面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青藏高原地质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它们分别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性、青藏是显生宙地壳成长的博物馆、青藏高原的起源、青藏高原形成模型的岩圈结构、喜马拉雅山的地质概况、青藏高原的变形、青藏高原的后期环境进化、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通过详细而又严谨的分析,为同学们勾画出了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新生代地质构造格局和环境演变关系的时空框架。

    钟院士指出,青藏高原是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汇聚碰撞的产物,是自然科学领域中一块得天独厚的野外实验室,是揭示地球系统作用独一无二的窗口。同时,钟院士指出,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研究还存有相当多分歧和空白点。他不止一次地提到,青藏高原的面积是具有相似演化历史的欧洲阿尔卑斯山的100多倍,而那里的地质研究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他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青藏高原的研究也应该能够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为地质科学提出新的理论,他鼓励青年学子们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探索。

    钟院士还十分关心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的关系。他指出,青藏高原还是我国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的后备基地,并就青藏高原构造地质学研究与我国的石油及其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水资源利用、地震分布等关系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钟院士在连续100分钟的报告中没有喝一口水,他深入浅出,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充满激情,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随后同学们踊跃提问,气氛极为热烈。整个讲座在严谨而不乏轻快的气氛中结束,同学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并对后续的讲座充满期待。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秘书长朱立平研究员出席了本次报告会。
责任编辑: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