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出版人胡升华谈就业:人生不需要贴标签

  • 齐娟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7-04-30
  • 2648
     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创新文化论坛”上,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胡升华博士同与会者分享了其作为一个出版人的经验。

     除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外,胡博士自身的经历和其思想,对我们认识社会及人生的定位,也有很大的启迪。

    人生不需要贴标签

     胡博士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物理专业毕业后,理所当然去做物理研究,一段时间后觉得其不会对社会产生直接的效应,很“无趣”。于是,转行去研究科技史,依旧觉得“不过瘾”,与社会的直接关联不大。于是,又转向了出版行业。之所以选择出版行业,是因为他觉得出版业既能体现科技的前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又能保持自己学者的底线。

     连环跳跃中,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眼光”,它能帮助人做出正确的选择。“眼光”不是仅仅靠学校就能培养出来的,也不能将兴趣集中在狭小的范围内,很多时候可能需要学习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知识。

     【启示】:面对就业,众多学子困惑的是“不想再从事本专业怎么办?”“专业冷门怎么办?”其实人生不是商品,没必要给自己贴上标签。让一个人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真实的能力。为此在学校里,注意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也一直在提倡:不要受专业的限制,而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个优势,全面发展。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胡博士讲到出版社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需要兼顾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应。在很多人印象中,出版社总会过多的重视经济效应,而忽略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此,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不可以把两者简单地分割开,因为两者是相融的。

     出版社并不产生知识,那么决定它品位的是什么呢?选择。出版社其实是在代表全社会做出选择,正确的选择是它的社会责任的表现。

     在做出正确的选择后,就要争取更广泛地占领市场。只有在市场上的成功,才能反过来促进社会效应地更好发挥。“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应该是良性的滚动循环。”

     【启示】:习惯了理科的思维方式,总会将事物割裂开来,将事物看作独立的个体甚至是完全对立。但现实生活中,事物间总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似对立的个体很有可能是共生的,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点,实现共赢。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有我就没你。它是多样性的,只要能找到彼此间的平衡点,就能实现大的和谐。

    两点之间直线未必最短

     对出版行业,胡博士持有“当作事业之前当作职业”的态度。把其当作职业的是“出版商”,把其当作事业的才是“出版家”。

     不管怎样,首先得活下去。这就需要先做一个职业出版人,了解行业的运作规则,掌握行业的运行规律,谋得生存空间。

     其次,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还需要做一个出版家,具备代表全社会做出正确选择的战略眼光。

     【启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在数学上是准确无误的,在社会生活中却未必适用。最直白的话未必是可接受的,最直接的行为未必是有效的。站在现在的起始点,向着目标点前进,直线未必是代价最小的,有时候不得不采取“曲线救国”迂回形式。

    (研究生记者团 齐娟)

【就业】专题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