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共享:与高校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交流会侧记

  • 张馨文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3-12-04
  • 395

“中国科学院是全中国的科学院,是全国人民的科学院,而非一个小小的单位。它所肩负的科研使命和教学责任,应当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这个品牌与各高校共建。”12月2日,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工作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国科大党委书记邓勇会前的一番“有感而发”令在座来自全国39家高校和中科院系统41个研究所的120多位代表印象深刻。

2012年8月29日正式启动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推出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至今已有一年。国科大副校长王颖介绍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10项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后,8个合作单位交流了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经验。从丰富精彩的交流内容中我们可喜地看到,中科院各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积极主动地向各高校抛出了“橄榄枝”,充分展现了其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最高圣地和学府的长远目光和社会担当。

早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正式立项以前,中科院各大院所就已经纷纷与国内高校开始了联合培养的合作道路。中科院物理所的代表在其报告演讲中提到,其于2005年就与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内的一线高校开始共同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9月物理所还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首个“严济慈物理学英才班”。而来自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报告人祝素娜则介绍说,半导体所早在2000年就与四川大学和兰州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每年更是要接待山东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到研究所参观学习。此外,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的汇报更是风趣地将985高校比喻为“超市”,将金属所比喻为“专卖店”,形象地介绍了其于2010年和2011年开设的师昌绪材料英才班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硕博贯通实验班项目,为国家和行业输送了大批金属材料以及冶金领域的人才。

或许正是因为中科院对高校教育的积极支持和对人才培养的大胆摸索,2012年教育部正式联合中科院确立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推动中科院与国内高校的开放合作进一步成熟起来,第一年的实践遍地开花,成果显著。

在北京理工大学,有5个专业学院与中科院电子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等7个研究院所签订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协议书,2012年开设的贝时璋菁英班、严济慈英才班、黄昆物理学英才班等将本校与科学院强强联合的团体均已成功招生。双方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不仅明确了责任教授,负责讨论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更是有由双方行政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的“管理办公室”负责这些班级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管理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在“协同育人”计划的大背景酝酿下,于2012年4月12日,和中国科学院签订了8所“科教战略联盟”协议。合作的院所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等。更令人赞叹的是,地质大学针对与中科院的合作,建设了专门的李四光学院,中科院研究所专家参与有关课程的科学前沿讲授。而学生毕业实习分别跟各研究所导师或校内导师进行。毫无疑问中国地质大学是协同创新的示范体,也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温馨家园。

理论物理所与武汉大学在今年初也联合创办“彭桓武班”。彭桓武先生是理论物理所第一任所长,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国家功勋奖章获得者。取名“彭桓武班”旨在让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彭桓武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立志成为热爱理论物理科学研究的高层次精英人才。

国科大管理学院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举办的“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是全国唯一一所文科院校与中科院联合举办的项目。“菁英班”以成思危先生提出的“四维人才知识结构”为指导思想,从专业的深度、基础知识的广度、哲学的高度和远见进行人才培养,培养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四型”(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上海生科院与中科大在2012年7月共同召开“贝时璋班”研讨会。“贝时璋班” 专门设计探究性、研讨班课程,和各种学生科研项目的设置,例如,由三方专家共同开设的《生命科学前沿》课程,每次课程均设置课内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除了本科生的培养,研究生的合作项目在已有的深厚基础上更加繁荣:2013年,参与“联合培养博士生试点工作”的研究所由2012年的22个单位增加到32个,高校由2012年的17所增加到了24所。联合培养招生规模也增加到420名。

王颖总结说:“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中科院强大的智力优势和科技资源引入到人才培养活动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没有现成的模板,没有成熟的经验,需要我们共同来尝试和探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都是探路者。”探路一年,成效良好,收获与经验颇丰,更受到了各高等院校、各研究所和广大学生的欢迎。这次交流会也让各界加深了对该计划的认识,了解丰富的案例和细节,也对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前景更加充满了希望。

责任编辑:张馨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