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道出我国气候灾害特点——黄荣辉院士讲述“中国重大气候灾害”

  • 陈凤桂 (地球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07-04-27
  • 1666
【新闻网讯 记者陈凤桂】由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和分团委联合举办的“地科讲坛”于4月26日下午迎来“地球周”专场的第四场讲座。本期的主讲嘉宾是大气科学家黄荣辉院士,报告由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魏东平教授主持。黄荣辉院士用生动的例子讲述了“中国重大气候灾害”。 黄荣辉院士,福建省惠安人,1965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1985年起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他长期从事大气环流理论、气候动力学和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提出了准定常行星波沿两支波导传播理论和正确地证明了准定常行星波的波作用守恒;与日本学者Nitta教授同时发现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风环流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影响我国夏季旱涝的东亚/太平洋型大气环流遥相关理论。他主持了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第一批启动项目“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首席科学家。 黄老师以“什么是气象灾害”开始了本场讲座。他说,气候灾害和天气灾害统称为气象灾害。这二者又是有区别的:天气灾害指的是局部性短时间强烈天气,而气候灾害是大范围长时间的现象。做了一定的气象知识铺垫后,他开始讲述我国夏季的气候特征。我国处于热带、副热带到温带,东临太平洋,西有世界之巅,并受到东亚季风的严重影响,气候复杂。在具体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带移动情况后,他对东亚季风雨带的特征进行了总结:我国降水受东亚季风影响,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我国雨带随季风的由南向北推进而由南向北移动;我国雨带6月上、中旬在长江淮河流域,7、8月份到华北;我国降水集中,多暴雨。 “由于有这样的气候特点,使得我国气候灾害非常严重”,黄老师讲座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具体讲述我国的各种气候灾害以及它们的特点。我国的气候灾害种类繁多,包括干旱、洪涝、低温、雪灾以及沙尘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中气象灾害占了71%。其中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干旱,其次是雨涝。20世纪最大的三次雨涝灾害出现在1954年、1998年和1931年。其中31年的那次伤亡最多,黄老师欣慰的说,这证明科技的进步,气象预报也越来越准确。沙尘暴的发生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以及毛乌素沙漠,长江以北地区均会受到影响。他举例说,2002年3月20日这一天,北京共下了3万吨沙,平均每人3公斤沙。有朋友戏说“老黄,你们以后除了预报下大雨、中雨、小雨,是不是也应该再预报下大土、中土还是小土”。他还给同学们分析了我国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以及运用这些机理进行气候灾害预测。最后,黄老师强调了“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还需要漫长而大量的研究”。 整场讲座,他始终带着笑容,还时不时补充生动而又幽默的例子。考虑到听讲座的同学很大一部分不是大气专业的,黄老师没有用太专业的原理,而是结合实例,做了一个气象知识的普及,让同学们更了解我国的气候情况与气候灾害,让大家能够理解气象预报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困难。
责任编辑:陈凤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