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在地学院作报告

  • 地球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06-04-19
  • 2437

 
    【新闻网讯 记者吴旗韬】4月18日上午,教学楼719教室挤满了来自各个学院的同学,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李栓科社长兼主编在这里为同学做了一场题为“荒原我独行”的精彩报告。

    “虽然我现在是做杂志的,但是我和大家一样,研究的都是地理,大家是同行呀。”李老师开场的一句话顿时让现场气氛活跃起来。接着李老师便从自己的与地理的经历开始谈起。在1997年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前,10年里,李老师主要从事南极(4年)、北极(2年)和青藏高原(4年)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研究以及旅游科普工作,每年在野外的时间都要超过3个月,其中最长的一次是在南极—一年半。

    李栓科用自己在研究中拍摄的精美照片放给大家欣赏,他还不时感慨:“地球的三极都曾经留下了我的足迹,那里壮美的景色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时刻体会到地理的魅力。”聆听李老师讲他与帝企鹅的邂逅,目睹冰火交融的圣景,还有只有在高原才有机会看到的冰瀑布,无不让在座的同学兴致昂然。

    在谈到自己对地理的认识的时候,李栓科表示,最想向大家传达的就是自己对于地理的认识,自己所体会到的地理的魅力。“我们国家的地理其实历很悠久,最初关于地理的概念应该是起源于老祖宗的风水,我们不能说风水就一定是迷信,毕竟它里面包含有最初的地理思辩和地理哲学,所以地理学是平民化的。” 李老师还讲,地理强调综合性和差异性,李老师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当沙尘暴来临的时候,很多媒体都把沙尘暴说得一无是处,但实际上,沙尘暴的贡献很大,没有沙尘暴,海洋就会崩溃。众所周知,在海洋的生态系统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但海洋里的淤泥不足一般的泥,足有营养的矿物质,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沙尘暴带过来的,另外,如果没有沙尘暴就没有西北高原,也就没有长江下游的鱼米之乡。李老师同时还举了一个关于植树造林与沙漠化的例子。人类不应该盲目地植树造林,很多地区沙漠化的过程,恰恰是因为人类植树造林引起的。如果一个地区有足够的降水,那么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家园的可行性方法。但是如果不具备这种降水条件,那么盲目植树只会加速破坏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试想要把沙漠变成绿洲,种出很多树种,这根本足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这种做法只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更恶化。”

    李栓科作为《中国国家地理》的社长兼主编,也不忘记向大家介绍自己出版的杂志,他详细介绍了《中国国家地理》的团队,还有杂志的选择侧重,制作形式,体制控制等方面,使大家对《中国国家地理》了解更进了一步。“欢迎大家以后有兴趣的话,加入我们的队伍”,李栓科最后鼓励大家。

    据悉,本次讲座由地学院607班举办,是地球科学学院举办的地球周活动之一,本周还有众多的地球周活动将陆续举行。

责任编辑:地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