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研究生勇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使命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6-03-29
  • 1985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中国大学生目前的创新能力是处在普遍偏低的状态,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这一现状与我国的发展需要格格不入,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更多的原因还是在大学生本身。

    身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我们都从大学走过,我认为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不畏常规,敢于超越,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现在的大学生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其在小学,中学接受教育大多是老师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上缺乏热烈宽松的气氛,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即使是掌握的很好的知识,也只是运用于考试之中,换句话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平时学习的方式也很单调,基本上都是做题目。这样,大学生的悟性,灵感在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被严重的束缚。这样,大学生的敢于超越的精神就显得可贵了,在超越中求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从增强创新意识开始。

    2、培养各种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创新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现象,它体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需要各种基础能力为保障,要真正的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这些要靠不断的思考与学习来获得,大学里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时间应该是学生用于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的本质不是你掌握了多少,而是当你把所学的东西忘的一干二净的时候,剩下的只有学习本身了,大学里要加强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积累起来,这些能力就成了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3、建立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但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需要基础,一些世界级的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的,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就是因为没有了基础研究,超越便没有了可能,要真正的做好基础研究工作,为创新做好准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脚踏实地的学好知识,掌握真才实学,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构建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创新的灵感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也是创新最好的材料,当代大学生大多是温室生长的花朵,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导致动手能力较差,实践能力弱,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要有一大批自主产品问世,真正的掌握自主创新技术,这些不是纸上谈兵能够获得的,而是需要学生放开双手,进行实地研究与调查,掌握相应的资料方可实现的,因此,参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特别要主动参与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另外,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虽然这些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自主科学技术少,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的现状依然未得到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这一英明的决策,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虽然我国的人才规模已近6000万,但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能够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资深科学家少而又少,谁来承担创新重任?当代大学生应该勇于挑起重任,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培养“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崇尚探索精神与求实精神,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信息学院706班 余晓哲)
责任编辑: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