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外籍教师眼中不同侧面的中国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5-06-24
  • 3168

     【新闻网讯 记者苗苗、何仲太报道】6月20日上午,八点还差几分。Manuel Pubellier健步走进了玉泉路园区204教室。他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院在夏季学期聘请的一名外籍教师,他来讲授的课是“大陆演化与地球动力学”,英文授课。

    Manuel Pubellier,法国人,毕业于法国Pierre & Marie Curie 大学,博士。在结束了夏季学期的最后一次讲课后,我们坐在教室里,聊起了他的此次中国之行。

    中国:令人神往

    他到东南亚考察了近20年,曾五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来中国是1979年。地质考察了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对中国很熟悉。

    他喜欢中国人。在他看来,西方人比较复杂,人际关系混乱,而中国人的生活比较简单,他印象里中国人总是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对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分的很清楚。他喜欢这种简单。

    他娶了一位中国女子,从此就知道了中国的很多事情——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和百吃不厌的中国菜,他承认这或许也是他神往中国的一个原因。

    中国学生:shy或open

    在上课过程中,Pubellier还发现同学们几乎不作笔记。他认为记笔记很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此外,他建议,地质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会画图,有些问题说起来很容易,但只有画图才能发现问题。国外的这个专业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开始学习绘图,一直学到毕业,虽然是很枯燥的事情,但对于将来从事地质行业是很有帮助的。

    问他对于中国学生的印象,他说在上课的时候,中国的学生好像都很害羞,不愿意发言,但他们常常在课后将他团团围住,同他讨论问题,那时的他们显得很open,也敢于畅所欲言不同意见,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教书:让我年轻

    Pubellier来研究生院上课还是第一次。之后,他还接受了北大,清华的邀请去讲课。他现在是一名博导,也是一名研究者,参与各种地质研究项目。Pubellier说很喜欢教书。在他看来,教书的过程可以让观点的表达更为清晰,考虑问题更为清楚,同时也可以获得很多研究思路。再者,他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因为那会让你也变得年青许多!”他孩子气的哈哈大笑了。

    英语:要加强学习

    来自地学院地震局608班的周伯昌同学说,因为Pubellier是英文授课,许多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不大听的懂,不过后来也逐渐适应了他的发音,觉得他讲的挺好,上课很认真,常常是笑眯眯的,让人感觉很亲切。

    Pubellier也感觉到与同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沟通障碍。对此,他建议,要加强英语学习,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定期播放一些英文的与科学有关的电影,并以此为内容展开课堂讨论。

   “可以常常来中国”

    不说不知道,这位来自法国的教授还是一位柔道高手。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练柔道了,现在已经练了40多年,并且当了20年的柔道教练。在法国,白天他给学生们上课,讨论严肃的问题,到了晚上,他教他的学生们练柔道,彼此还经常切磋一番。这也是他们放松心情,减压的方式之一。

    整个采访过程其实是一次愉快的聊天。从中我们感受到了Pubellier对于教学的认真和对中国的喜爱。他说很喜欢亚洲的文化,尤其是东南亚文化,他对于这块土地的情结不仅仅止于地质研究。对这个地方人们的一切,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中国有很多项目要做,最近还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的一个亚洲项目,“可以常常来中国了”,他开心地说。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