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人本文化--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系列报道之一

  • 1
  • 创建于 2004-04-22
  • 1291
  2004年4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三单元主题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正式拉开序幕。   首场报告由著名理论家、“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长郑必坚主持,报告的主题是“时代 国情 使命”,报告人为国务委员、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陈至立委员首先从中国基本国情谈起,阐述了三大产业的特点,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低,社会稳定,配套设施齐全等优势,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出中国应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追赶世界发达国家。随后又分析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瓶颈和压力:自然资源消耗严重;人口压力增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关口,必须树立科技发展观,以人为本!陈女士全面而诚恳地总结了我国科技与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如科技、经济竞争力不高,创新能力差,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等,提出科技队伍学科结构和国内经济发展要求一定要与国际发展趋势相适应!陈至立委员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任务,再次重申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道路:只有不断坚持自主创新,计划和制定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才能真正提高中国的科技竞争力,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最后,陈至立委员代表党和国家提出要求:希望科技界、教育界顽强拼搏,回报社会;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继续创新!   接下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作了本单元的第二场报告。1929年,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园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到今天,已经70多年过去了,现在他又重新回归清华园。在杨先生的小院墙壁上,悬挂有一块“归根居”的木牌,《归根》诗,则是杨先生的咏怀之作。在这场报告中,杨振宁先生回忆了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一百多年的历史,谈到了他的父母亲人,他的良师益友;谈到了他的童年生活,科学研究;论述了中国的科学与人文以及中国的未来。当谈及话剧《哥本哈根》,讲述科学历史时,杨先生说当他看到这样理论性与学术性非常强的话剧在中国的大学生中有着很强的反响时,他觉得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杨先生对比分析中西文化,精辟地讲述了人本文化和神本文化。杨先生还回顾了中国的历史,分析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他认为中国的崛起是20世纪中对长远历史最有影响的事情之一,而21世纪最伟大的事情是中国将成为一个强国,一个大国。   报告最后,杨先生还回答了听众的提问。大家从不同角度问及杨先生回归清华园的缘由和感受,请教杨先生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研究方法等等。杨振宁先生在整场报告中,以他渊博的知识娓娓道来,讲述了自然科学思想又论述了人文精神,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处、玉泉路园区研究生记者团 熊志敏 杜晨光供稿)
责任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