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秉纲院士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党委宣传部 (党委宣传部)
  • 创建于 2007-03-26
  • 3926
     【新闻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党组表彰“第三届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研究生院物理学院童秉纲院士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童秉纲同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流体力学中的非定常流与涡运动、生物运动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

    近二十年来,童秉纲院士共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领域,结合国家航天工程的需要率先开拓和发展了一套从低速直到高超声速的动导数计算方法,并发展了以有限元方法为主体的计算气动热力学;建立了模拟鱼类运动的三维波动板理论,对鱼类形态适应的内在机制作出了完整解释;在钝头体尾迹的涡运动机理、可压缩性旋涡流动结构,二维涡方法等研究领域均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在生物运动力学领域,开展了昆虫飞行的流动物理研究和鱼类机动运动的机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果。

    他多年来获得科研成果奖励多项,包括“卫星回收舱气动力系数和稳定性导数的计算方法”,获1979年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四等奖;“钝锥在烧蚀影响下的稳定性导数分析”,获1981年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四等奖;“战术导弹动导数计算方法研究”,获198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鱼类波状摆动推进的流体力学研究及其形态适应分析”,获1993年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其研究成果被同行评价为“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前人,从国际水平观之,是卓越的超群之作。”模拟鱼类波状游动的三维波动板理论在SCI上不断被引用,国际同行给予了肯定,Pedley(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协会会员)在欧洲生物力学协会20届年会(1995)的总结中将该理论与流体力学大师Lighthill经典的细长体理论并列,并指出它是“一个新的流体力学方法,可延拓用于大波幅情况,更为精确。”

    在学术上,童先生从不弄虚作假,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拥有严谨的学风,在平时的讨论中,充分地发扬学术民主,集思广益,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看法,共同解决遇到的各个学术问题。在科研进程中,童先生还积极学习新的事物,比如学习电脑知识、了解现代科研工具等,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解放思想,与时代共同进步。

    童秉纲院士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已五十余载,他引导和帮助一批中青年教师走上了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之路,并为祖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他为人师表,深受广大学生的尊敬。他的学生说:我们师从于童先生已多年,不仅仅在科研业务方面得到先生的悉心教导,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更是耳濡目染,深受先生教诲,受益匪浅。先生在对我们的思想教育上煞费苦心,经常告诫我们:“做学问要先学做人”、“业精于勤荒于嬉”,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优秀的科研能力和道德素养都是成才的必要条件。来到研究生院后,他已培养出硕士生20多名,博士生13名,其中多人获得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先期毕业的学生部分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已担负起国家的科研重任。

    童秉纲院士还出版了多本优秀教材,他主持编著的《理论力学》第一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教材奖,到1999年已发行第五版,总发行量超过80万册;《气体动力学》(1990年出版)在国内高校和研究单位受到普遍欢迎,获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和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撰写的《涡运动理论》(1994年出版)还销售到台湾,同样受到台湾同行和学生的欢迎。

    2006年底十分繁忙,在童先生的实验室里,有5个课题要中期考核或结题,还有1名博士生毕业,而且还有很多外面的评审,这些都压在童先生的肩上,虽有年轻人的帮忙,但童先生仍是超强度地工作着,他以身作则,这种强烈的事业心深深地打动了他的每位学生和周围的同事。

    童秉纲院士虽然年已八旬,工作十分繁忙, 仍坚持每天按时到实验室指导学生的论文工作,每周组织一次实验室内部的讨论,把握学生的进展和研究方向,保持与学生良好的沟通。他指导的每一个学生都做不同的方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他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帮助学生进步,包括学术讨论和论文写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童先生把他认真严谨、不畏艰难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

    另悉,最近,研究生院继2005年之后,又荣获2006年中国科学院京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