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院硕士生取得出色科研成果

  • 化学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9-05-15
  • 4851
近日,在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近期答辩的本部硕士研究生中,四位同学有非常出色的科研成果。他们的学术论文分别发表于著名国际SCI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ers;和J. Am. Chem. Soc.上,影响因子分别为10.031、9.627和7.885。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陆续有14名06级本部研究生进行毕业答辩,其中13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涉及到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应用化学等二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覃冰(导师为化学学院宋锐)在有关具有光催化功能的新型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研究课题中,巧妙地通过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纳米半导体粒子的相转移行为。同时结合理论模拟计算,揭示了这种相转移行为的机制。有关工作已被国际著名期刊发表(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9875-9878),相关研究成果还被科学网论文频道报道。
 
硕士研究生刘博同学在导师李晓毅的指导下,提出了双壁纳米碳管(Doub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作为跨膜通道基本模型的构想,利用水通道蛋白仿生学设计的原理,将经过亲水修饰(Grafted with Hydrophilic Termini)的双壁纳米碳管植入磷脂分子双层膜(Lipid Bilayer),研究了其作为水通道蛋白替代物的可能,发展了基于纳米管的跨膜水分子通道。他的论文《Carbon Nanotube Based Artificial Water Channel Protein: Membrane Perturbation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发表在Nano Letters, 2009. 9, 1386-1394. 发表后马上被Nature China杂志作为研究亮点推荐和引用。
 
硕士研究生刘向文同学(导师周克斌)研究证实了氧化铈不同类型的氧缺陷是造成催化活性及可还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一研究结果《Oxygen Vacancy Clusters Promoting Reducibility and Activity of Ceria Nanorods》发表于J. Am. Chem. Soc., 2009, 131, 3140-3141)。
 
硕士研究生江迎同学(导师赵红)利用纳米金良好的光学性质和 TNT 分子与脂肪胺之间独特的电荷转移作用,通过合理设计纳米金粒子的表面化学提出并建立了迄今为止灵敏度最高的TNT可视化检测新方法。对 TNT 的检测浓度可达到 pmol 级,论文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8601-8604)。
 
经过导师几年的悉心培养,今年化学学院本部毕业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与化学学院始终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营造更好的科研氛围分不开的。导师们殷切希望同学们更加勤奋努力,取得更大进步。
 
 
责任编辑:化学学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