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红色之旅:近物所研究生甘肃会宁重温长征精神

  • 近代物理研究所
  • 创建于 2006-10-25
  • 2252
     深秋的清晨,天气微凉,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师生们早早地就来到了所门口,为的是实现一个共同的心愿:籍此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参观三大主力会师圣地会宁,重温伟大的长征精神。两小时的车程伴随着同学们欢快的心情貌似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会宁县城。

    县城不大,但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在空气中能隐约地感受到一种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底蕴。经过一番简单的安顿后,热情的导游将我们领进了全国最大长征纪念馆——会宁长征纪念馆。步入纪念馆,呈现在眼前的是巍峨耸立的会师塔、整装一新的会师园,以及浓缩历史画卷的长征胜利纪念馆。导游身穿军装,从外表就能看出有着非常良好的专业素养。不出所料,在向同学们道过欢迎词后便以非常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整个纪念馆的概况。从红军长征瑞金伊始到会宁的胜利会师,从壮观会师园到规模宏大的纪念馆,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当代领导人来访,短短十几分钟的介绍便让同学们对这座具用伟大的历史纪念意义的纪念馆有了准确的定位和全面地了解,若非亲耳所闻让人不敢置信,我心里深深烙下两字:佩服。

    接下来便是参观,同学们首先来到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下,塔名是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塔身高30多米,整个塔的主色调是红色,三塔合抱,象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第11层封顶,寓意红军长征时途经11个省、自治区。我们不禁为眼前这种伟力所吸引,让人联想到红色革命的力量所在。经过一段小径,步入了由刘华清题名的“会师联欢会会址”,会师联欢会会址原为文庙大成殿,红军会师期间,在此举行了庆祝红军会师联欢会,红军总司令朱德宣读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中央贺电。在会址的墙上还悬挂着中央电视塔为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的横幅,中间陈列着一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方桌,据说当时谁家孩子要是碰这桌子一下便能妙笔生花,高中进士,因此取名为“状元桌”。当年朱总司令就是在这桌上宣读红军胜利会师的贺电的。从联合会址出来,能看到一幅醒目的黑色石碑,上面写着“1996年11月,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石碑的旁边不远处便是将帅碑林了,这座碑林建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60周年之际,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36幅,上将题词35幅,中将题词38幅,少将题词75幅,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老红军战士、社会知名人士题词130幅,共300多幅,勒刻成碑,镶嵌成林,字体各有独到之处,令人叹为观止,沁入心扉的是一种革命的豪情壮志。

    参观完将帅林,我们来到了红军的演讲台旧址,演讲台原为陇西川西楼,位于会宁县南部杨崖集乡陇西川村,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修建,坐北朝南,当年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登此楼,宣读北上抗日的政策。并口头发表了《长征·七律》,望着演讲台旧址,聆听着导游的解说,仿佛感受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种不畏艰险军魂精神。离开演讲台旧址,我们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一个景点:由徐向前题名的“红军会师革命文物纪念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半地下式框架结构建筑,建筑面积 3310平方米,使用面积2300多平方米,这座纪念馆是全国同类纪念馆中最大的一座。步入纪念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由清华大学设计的一组伟人雕塑。他们神情庄严肃穆,不失一代伟人风范。雕塑的后面的墙壁上巨幅浮雕,展现的是红军胜利会师时军民同乐喜庆场面。大厅右边是一幅用电子灯展示红军长征整个过程的地图,非常逼真,加上导游的解说,我们感觉自己就是军事指挥官。在一层,我们看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模型和电影,三维电影将当时红军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场面栩栩如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地下二层是许多红军长征使用过的物品,有小号、草鞋、枪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还有一份最早的完整党员登记表,当时一位老太太藏在枕套里才得以完好地保留下来了,里面清楚地记载着党员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和思想表现。步出纪念馆的大厅,辗转来到了会师楼,会师楼原为修建于明洪武五年的会宁西城门,始称西津门。红军骑兵千里奔袭会宁时,首先攻开此门,打开了胜利通道。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解放后改称会师门。会师门建筑风格比较古朴经典,登上会师楼心中那股激情为长征精神所感染,仿佛回到了战场上拼死为民杀敌那一个小战士,正气凛然。

    从长征纪念馆出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遥想当年,红军长征那种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军魂精神;展望未来,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研究生也应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扬这种新长征精神,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地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作者:中科院近代物理所 方正)
责任编辑:近代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