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见证青春中国的复兴

  • 学生会 (学生处)
  • 创建于 2009-12-10
  • 1350

时代正热烈地呼唤和期待我们今日之青年去勇于铁肩担道义,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青春去见证青春中国的复兴,去书写自己的峥嵘青春岁月!

  当时间回溯到74年前的今天,历史又展现了它苦难而苍白的一页:那是一九三五年的十二月,中国的大地上到处是饥寒和灾荒主宰着穷困潦倒的命运。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后,中国“满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而国民党政府却继续奉行不抵抗政策。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切无不深深地刺激着每一个爱国的青年的心,处在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痛切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满腔热血的爱国学生怎肯让他们的母亲遭此劫难!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的呼声中,祖国母亲的好儿女们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他们要以自己的行动换取母亲的和平,唤醒沉睡中的东方雄狮,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利益,北平的学生们以他们壮烈的行动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回顾历史,我们不由得感慨:是的,这是一块热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直到今日我们仍旧能依稀听到历史深处那一声声深沉而浑厚的呐喊;是的,在这块热土上从未丢失过民族富强、独立、繁荣的梦想;这块热土上从来没有丢失过青春的激情和理想,这是一种被鲁迅先生成为“脊梁”的精神。

而这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给我们当代的青年人带来深刻的心灵冲击,在感怀之余,也让我们深深地思考作为今天的青年人,我们身上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自认都有一腔热血和爱国热情,然而当和平年代来临,民族不再面临危亡,安逸也许会逐渐模糊我们的信仰。对一个民族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外敌入侵,而是本国民众信仰的危机。一二九运动留给当代青年的精神,最闪光之处莫过于那份锐利的坚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未必有永恒的信仰。其实信仰并不是一个口号,让每次成功,每次目标的实现都成为自己坚持信仰、追求理想之路的一个里程碑,这才是当代青年人价值的真正体现,才是国家之福,民族之希望。

   三十年代爱国青年的使命感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当国家和民族需要时,就毅然决然地迈出关键的一步。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中,绝非仅仅代表自己这个个体,我们是家庭的成员,学校的一分子,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组成部分。由于当代青年学生的压力日趋沉重,我们往往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生存压力上,却忽视了自己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的不同群体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一个年轻朝气蓬勃的人群集合,一个高学历而理应高素质的人群的集合,必应承担起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使命。无需平添包袱,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做每一件事前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辱使命。当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我们思想神的一部分,“爱国”便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如果纪念只是为了让人不忘历史,那么纪念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我们应该记住当时的同龄人创造的历史,应该记住他们谱写的峥嵘岁月,应该记住忧国忧民、敢为人先的情操。而“记住”,只是一切的开始。

  看今朝,在中华民族走在富强的道路上,我们遇到的将会是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时代正热烈地呼唤和期待我们今日之青年去勇于铁肩担道义,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青春去见证青春中国的复兴,去书写自己的峥嵘青春岁月!


责任编辑:学生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