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南水北调工程考古队赵同遗址发掘圆满结束

  • 司艺、金锐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9-09-02
  • 3771
发掘过程
发掘结束时拍照
2009年7—8月,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考古系与河北省考古所共同承担了河北元氏赵同遗址的发掘工作。这次发掘是配合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抢救性考古发掘。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统一部署,2009年7月,我校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组建了以宋国定教授为领队,王涛、罗武干、蒋洪恩、尚雪老师为指导教师,2008级八名硕士研究生为成员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水北调工程考古队”,于2009年7月22日至8月21日间先后开展了调查、钻探、发掘以及部分后期整理工作,共计揭露面积1000余平方米,发现清代以及不晚于宋的墓葬15座,灰坑6个,砖瓦窑址1座,灶址1座,沟2条,柱洞21个,坑3个。大多数墓中出有陶罐、瓷罐,部分墓中出有铜钱、铜扣。灶址中发现大量的古代烧火留下的灰烬痕迹。发现的3个坑中均有大量的陶质器物残片、砖瓦碎块儿,已经全部收集,等待后期进行陶器的修复复原工作。
 
考古队全体工作人员在领队及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和河北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野外发掘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科技考古系的科研优势,在考古现场信息提取和文物现场保护方面给予重视,积极创新。尚雪老师还现场讲授如何进行植物孢粉的提取,切实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发掘工作末期,朱剑老师前往工地慰问,并现场指导同学们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整个遗址遗迹的测量。
 
至此,赵同遗址的野外发掘工作已经圆满结束。此次野外实习是我校科技考古系师生第三次参加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文物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此次发掘工作中,中科院学子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勤劳朴素、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深得兄弟单位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责任编辑:司艺、金锐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