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未来——记“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论坛

  • 刘芙蓉 (学生处)
  • 创建于 2011-12-23
  • 4009
石元春作报告
任剑涛激情演讲
嘉宾现场讨论
12月22日下午,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学术科技部主办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年发展系列活动之“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论坛在玉泉路园区阶一六教室拉开帷幕,论坛的关键词是 “绿色·未来”。出席此次论坛的嘉宾有石元春院士、任剑涛教授、汤鸿霄院士、张春银董事长及中科院研究生院王颖老师和谭红军老师。
 
一段短片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 “十一五”期间,从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南方雪灾到08奥运、嫦娥飞天、国庆60年阅兵,我国在此期间虽经历了重重困难,但取得了累累硕果。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带给我们的是历史性的机遇。
 
石元春作了题为《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部分指标解读》的报告,其中引用了大量的权威数据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近年来我国汽油和柴油消费量快速增长,而能源资源却十分匮乏,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尤其严峻,因此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一旦石油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出现问题,世界石油供应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危机。紧张的世界石油供求形势敦促我国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的步伐,积极发展生物燃料是减少对石油过度依赖和减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我国的生物质能源虽有所进步,但仍被边缘化,还有待深入开发。他指出,生物质原料主要来自农林有机废弃物和边际性土地,如果利用我国非粮低质边际性土地种植甜高梁和薯类,可每年转化1亿吨燃料乙醇,使农民增收1000—1500亿元。最后,他简要阐述了关于用20年时间建设我国本土绿色煤田、绿色油田和绿色气田的建议。
 
任剑涛从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能源问题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迅速跃居世界第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能源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而对于中国为什么面对如此大的能源的问题上,他认为这主要与现有煤矿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新能源的未充分开发等原因有关。通常国家的发展是由三种力量推动的,即国家权力、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因此我国的社会发展要以能源产业作为突破口,通过市场力量来引导和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汤鸿霄从环境方面对我国建立环境保护的新道路进行了阐述,他指出,人类发展与环境演变是辩证共存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污染则是发展的副产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依赖于环境,人类又不可避免地要对自然进行改造,从而产生了辩证的人类环境观。环境保护是全民共同的责任,人类的幸福指数来源于环境资源,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从而促进生态与社会的共同文明。
 
最后,主持人邀请石元春、汤鸿霄、张春银共同对能源和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张春银在谈到自己的盐碱地栽培种植时,指出生物能源产业是一个见效慢的过程,需要有无悔的信念和毅力支撑着才能完成产业化种植和开发,而个人有限的物力财力将会拖延这样的步伐,因此一定程度的政策导向将有助于推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随后大家还对PM2.5、挣快钱等2011年的热点话题进行盘点。
责任编辑:刘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