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电子所研究生暑期开展社会实践和革命传统教育
-
电子学研究所
-
创建于 2005-08-10
-
2160
【新闻网讯】7月25日-27日,电子所的百十余名研究生由研究生部的老师们带队前往抗日旧址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狼牙山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社会实践考察,拜访雁翎队老英雄、走访当地农民户、了解农村和农民的现状。所领导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机会,从这次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7月25日早上7:50分,两辆满载着同学们的热情和所领导殷切希望的大轿车驶向本次活动的目的地。一路上同学们通过车载电视系统重温着由徐光耀编剧的电影《小兵张嘎》,影片中一幅幅与日本侵略者战斗的场面,讲述着在华北平原白洋淀地区活跃着的抗日游击队“雁翎队”和“小兵张嘎”抗击日寇的英勇故事。
经过3个多小时的行程,车辆驶入河北省安新县城,同学们匆匆吃过午饭,顾不上闷热的天气带给他们的满脸满身的汉水,来到了“鬼不灵”赵庄子村,拜访“小兵张嘎”的原型老雁翎队员“赵波”。由于人多,因此拜访分了5个组,每组20人左右。同学们都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的想早些目睹到这位英雄人物。在一间十几平米的质朴简陋的房间里有一位老人端坐在那里,这就是当年雁翎队老英雄赵波。同学们见到这位老人,问长问短,您今年高寿?您的生活由谁来照顾?您的生活来源?经济状况?养老就医怎样解决?您享受什么待遇?当年雁翎队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抗击小日本的?又是怎样利用白洋淀茂盛无边的芦苇荡与日本侵略者周旋而使赵庄子村得以美名“鬼不灵”等等一系列问题。今年84岁的赵波老人虽已年过七旬,但身板还很硬朗。面对这么多的问题,讲起白洋淀的抗日故事,老人时而面带笑容,时而义愤填膺地一一讲述着,回顾着。同学们细细地聆听着老英雄讲述当年雁翎队打鬼子的亲身经历,缅怀着先辈的革命精神,无数的先烈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抵御外来侵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由于地方和时间有限,同学们匆匆地与老英雄合影留念后,依依不舍地拜别老人。
从老英雄家出来后,同学们又去拜访了当地的几家农户,进一步了解当地农村人的生活状况、农民的年收入情况、经济来源、子女上学受教育情况、老人养老就医情况等。通过考察大家得知,在赵庄子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是打过鬼子的老八路;这些当年的英雄,现在都平凡地生活在这个小村子里。他们的子孙或有贫困,或有富裕,但无一不为他们的父辈的英雄事迹而骄傲。这些朴实而善良的人们,让大家的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洗礼和升华,令我们深思……。正当我们还意犹未尽时,日已西落。一天的走访结束了。
7月26日清晨,又是一个大晴天,天气还是火辣辣的闷热,今天全体同学们带着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以及白洋淀地区英勇抗日的情况的考察来到了被称为“华北明珠—白洋淀。大家参观了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荷花大观园。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蒲绿荷红,岸柳如烟。位于大观园入门处的,就是革命纪念馆。馆内展示出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区的部分背景资料、人物、模型以及历史故事,还配有音乐和立体影片。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大家仿佛亲历战场,亲身感受到当年八路军的英勇、同胞的苦难以及日寇的残暴和罪恶。风景秀美的荷花展,让同学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今天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大家为荷花大观园清香浓郁的荷文化所感染,更为白洋淀人民英雄的历史而感动。
7月27日,同学们站在了河北省易县狼牙山的山脚下。这是一片热土,在这块土地上,无处不洒满先烈的鲜血,无处不留下先烈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这是一处神圣的地方。同学们冒着雨,怀着沉重的心情,首先参观了五壮士纪念馆,缅怀着“五壮士英烈”。一进大厅,五名壮士的塑像映入眼帘,五位英烈的眼神仿佛在向后人述说着往事:在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战斗进行了几个昼夜,他们一边打,一边撤,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坨的悬崖绝壁,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冲锋,子弹打光了,勇士们就用石头砸。完成任务后勇士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了悬崖。为了表示对先烈们的敬意,大家冒雨徒步,都坚持到达了海拔1100米的山顶。壮士已去,壮志不渝。遥望当年烈士跳崖处,风雨飘零寄哀思。
同学们纷纷表示: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只是在课堂里读过,而今却亲身来到此地,看到壮士们跳崖的地方,不禁颤抖。从这悬崖跳下去,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同学们在此合影留念,并在心底里为故去的英烈们默默的告慰:你们昨日的英勇气概,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永远激励着我们去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倍的学习科学技术,用我们的智慧建设我们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再努力。
3天时间转瞬而过,但革命的传统教育却深深地留在大家的心中。凭哀历史,俯瞰祖国江山;激扬文字,指点世界未来。先辈们用血汗捍卫祖国的尊严,青年学子将用科技的力量让她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电子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