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质量在提高——水生所所长桂建芳研究员访谈录

  • 武汉教育基地小洪山记者团 (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04-19
  • 6228

     
    桂建芳 男,1956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遗传学会和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鱼类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水生生物学报》主编,《Cell Research》、《Pakistan Journal of Zoology》、《实验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学报》、《遗传》、《动物学研究》、《海洋与湖沼》、《中国水产科学》编委。曾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和加州大学圣迭戈校区进行工作访问和博士后研究(1991-1994年),主要研究RNA剪接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在水生所主要从事与鱼类育种生物技术相关的遗传、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研究。已在《Nature》、《PNAS》、《Gene》、《J.Mol.Evol.》、《Dev.Biol.》、《Mol.Biol.Evol.》、《Aquaculture》、《J.Fish.Biol.》、《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80多篇,其中SCI论文70篇。
    链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http://www.ihb.ac.cn/head.aspx

    日前,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桂建芳研究员接受了“研究生教育访谈录”的专题采访。他就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的热点问题谈了他的观点。

    前车之鉴

    核心提示一:做科学研究,只有感到有困难,才有可能作出很多新的东西和获得新的发现。

    记者:桂老师,作为水生所的所长,您一直以来都很关注研究生培养的问题。您也是从研究生这个阶段走过来的,在您求学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事对您今后的发展影响比较大,或者说让您感触比较深?能不能让我们听听前车之鉴。

    桂建芳:应该说在求学过程中很多事都对我有所启发和帮助,要谈对我科研事业影响很大的事,可能就是在美国做研究阶段,让我深切感受到作研究要有耐力,要持之以恒。那时我们做RNA剪接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我们最初认为可能是MPF因子在起作用,可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不是那样的,一时感到很困惑,反复摸索研究几乎要放弃;后来终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发现是一种新的激酶在起作用。由于这个意外的发现,我们在《Nature》和《PNAS》上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引起了同行的高度关注,并由此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生长点。

    记者:那个发现一定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学生在科研实验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您是怎么看待这些挫折和困难,您又是怎样鼓励这些学生的?

    桂建芳: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试想如果做一个工作一点困难都没有就太显平淡了,别人把困难都克服了,也就没有太多探索研究的价值了。做科学研究,只有感到有困难,才有可能作出很多新的东西和获得新的发现。现在我给我的学生设计课题的时候,就注意这个方面,适当的留一些问题给他们解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不要怕这些困难,而应积极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当年我在国内做银鲫工作时,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困惑,当时我们从1000多尾银鲫中发现少数几尾鱼不一样。为了追踪这少数鱼为什么不一样?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包括染色体分析,繁殖生物学研究,DNA含量的测定和一些基础生物学测量,最终才发现这少数鱼是复合四倍体。

    核心提示二:现在我们的媒体特别是一些科学媒体,太过宣传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导致某些学生认为不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底就可以达到创新,甚至故意摒弃那些传统经典的知识,这是万万不可的。

    记者:您在银鲫的雌核发育和遗传育种方面属于领军人物,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包括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您认为作为科研人员的后备军,研究生在做科研时如何才能取得突破做到创新?

    桂建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也是很严肃的问题,科研要取得突破,你首先得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这是非常关键的,现在我们的媒体特别是一些科学媒体,太过宣传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导致某些学生认为不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底就可以达到创新,甚至故意摒弃那些传统经典的知识,这是万万不可的。我想作为研究生来说,首先要脚踏实地的掌握基本知识,首先要学好研究生的课程,科学发展到今天,你不可能知道所有的前沿动态,你至少应该知道你所在的研究领域已有的发现,还有哪些问题等着去解决。只有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找出问题,有的学生在做出一个结果后以为是重大发现,但很可能他的实验结果别人早就做出来了。

    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训练研究生的科学思维,同时掌握相关领域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科学方法,结合大学已经具备的基础知识,再加上中科院或是大学等给研究生提供的科研平台,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热点问题

    核心提示三:正如邓小平说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所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关键是看有没有作出东西,是否在学术上有所造诣。

    记者:目前,在生物界有一股“出国热”,很多研究生都想着要出国。您认为到国外真的有必要吗?那些“海归派”跟一直在国内学习的“土著”学生相比是否存在明显的优势呢?可否具体谈谈您的看法。

    桂建芳:路院长,陈竺副院长在院工作会议的报告和和座谈中也都谈到这些问题。路院长认为现今科学院的人才格局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波段,30-35岁为第一波段,35-55岁为第二波段,55岁以上为第三个波段。我们这一代人属于第二波段,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路院长认为第一波段人才是最有创新活力的。可能在十年前,二十年前,学生非要到国外,走所谓的“曲线救国”的道路,在欧美国家接受培训,在国外做博士后研究,甚至还要在国外当教授,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训练回到国内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过那样就把人生最具创造性的巅峰时期留给了国外。科学发展到今天,随着国内科研平台的建立,特别是我们科学院实验设施的改善,以及政府的投入和重视,现在的我们实验条件跟欧美国家相比不能说超过,从整体角度来说,还是基本持平的。所以如今已经没有太大必要非要出国留学,当然有机会到国外学习别人的科研方法和实验技能还是必要的。正如邓小平说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所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关键是看有没有作出东西,是否在学术上有所造诣。

    以水生所为例,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科研的重视力度,而且科学院的改革和知识创新工程也正在蓬勃开展,我们已经有了一批能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并能做出处于国际科学前沿工作的研究导师。在这个大环境下,年轻一代一定可以在国内做出一番成就。

    核心提示四:这里没有运动员冲刺后的激情和欢呼声,没有艺术家创造作品后被公众簇拥的追捧,做科研要有不断钻研,默默耕耘的精神。

    记者:现在社会上都在讨论素质教育,您认为我们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桂建芳: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科研素质,我想首先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耐力。现在学生的科研活动总的来说还是单调和忙碌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来说还是很乏味的,这里没有运动员冲刺后的激情和欢呼声,没有艺术家创造作品后被公众簇拥的追捧,做科研要有不断钻研,默默耕耘的精神,特别是自己的研究不被世人所了解和认可时,更要有所坚持,科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其次是要耐得住寂寞。从事科研时应该找到其中的乐趣并享受这种乐趣,学会自我陶醉,不被外界形形色色的欲望所诱惑,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成功的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核心提示五:我始终不太认同研究生水平下降的观点,实际上,研究生的质量逐渐在提高,这与研究生的教学和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是紧密结合的。

    记者:近几年,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都在扩招,社会上有人认为如今研究生的质量不如以前,您是怎么认为的?

    桂建芳:我反对那些以赚钱为目的扩招,在师资力量不够的情况下扩招,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扩招要有一定的准备,不能无限的去扩招,一定要科学规划。

    目前,有人认为研究生水平下降的观点是片面的,我始终不太认同,实际上研究生的质量逐渐在提高,这与研究生的教学和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是紧密结合的。以我们水生所为例,五年前,一个学生发表一篇国际性的文章就算是非常优秀的,现在毕业的学生发一两篇SCI源期刊的文章是很普通的,发表五六篇文章的也大有人在。当然,不是说文章越多越好,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现在的研究生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得到国际同行认同的成果。您们不久将一定也有出色的表现。

    现身说法

    核心提示六:水生所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研究生学术报告活动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措施有利于研究生的成长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记者:您曾两次获得中科院优秀导师奖,作为一位优秀的学生导师,您一定在学生培养方面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和经验,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桂建芳:我身为导师又兼做所长,平时所里的事务需要不少的时间,但我跟研究生在一起的时间还是很多的。我们水生所老师的家和办公室实验室是连在一起的,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来跟学生交流。我喜欢跟学生交换想法,学生提出实验中遇见的困难和一些新的想法,我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启示性的提醒,这样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学习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且我有个体会:问题问的越多的学生,他们的实验往往做得越好。只有多思考,才能有创新、有发现。

    记者:桂老师,您能不能结合科学院创新工程的开展,谈谈水生所在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有什么新的构想和举措?

    桂建芳:事实上,研究生一直都是科研活动实践的主体,前几年在科学院的统一协调下,我所启动了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设立了一、二、三等奖,奖励那些在科研活动中取得了比较突出成绩的学生,包括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或是在基础课学习中成绩突出的。当然,奖励只是一种手段,是对好的学生的肯定和鼓励,重要的是激发优秀学生更大的创造性,鼓励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我所发表在高水平杂志上的文章逐年递增。

    另外,为了活跃研究生的学术氛围刚刚出台了新的研究生学术报告活动实施办法。由导师推荐实验做的比较好,发表了或者要发表科研论文的学生来作报告,向师生们展示他的科研思路,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活动,让水生所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这个措施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实施,学生导师,管理层的老师以及学位委员会的老师都会加入其中。

    记者:非常感谢桂老师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本文由武汉教育基地小洪山记者团记者何文平、王丹采写。感谢武汉教育基地马明霞老师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武汉教育基地小洪山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