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焰火——缅怀科学大师郭永怀、钱学森

  • 学生会 裴宏伟 (学生处)
  • 创建于 2009-12-06
  • 2234
李佩先生

12月5日,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牺牲41周年纪念日,同样在一个多月之前伟大的战略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也与我们永诀。

    一大早,初冬的早上还微微有些寒意,玉泉园区的礼堂中已经聚满了同学,期待着李佩先生、郑哲敏院士和谈庆明教授这三位前辈为我们带来郭、钱两位先生的真实生活、学术画卷。

    第一位主讲人是钱学森先生的大弟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哲敏先生。郑先生点燃了第一把火,他的报告题目是《如何成为领军人物》。郑先生先后介绍了钱学森院士从小到大的整个成长历程,用生动的实力讲述了钱先生自强、勤奋、坚毅、聪慧的个人品格。钱先生亲眼目睹旧中国的积贫积弱,立志以自己的智慧贡献国家建设,钱老曾说过“国家需要的就去做”。从开始学习火车头设计制造,到后来目睹日本飞机的恣意轰炸愤而转向学习飞机制造,直至后来根据国家的需要有钻研火箭和导弹,无不浸透着钱先生心怀祖国,自强不息的爱国热情。特别是郑先生引用钱先生的一句话:“不要写空洞无物、数学游戏的文章,干活就干出汗的活儿”引起了在场同学的共鸣。另外郑先生还为同学们分析了如何借鉴加州理工(钱先生成长为世界知名科学家的地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良做法,例如少而精的教学;活跃的Seminar;平等的师生关系等。

    第二位主讲人是长期以来工作在钱先生身边的谈庆明教授。谈先生点燃了第二把火,在接下来的《钱学森的科学思想—工程科学和系统科学》报告中进一步补充和概括了钱学森先生是如何从一个赴美留学生成长为一位战略科学家的。并风趣的说“钱老是从搞最重的的火车头跨越到搞最轻的喷气式火箭”,当回忆起钱学森先生治学时留下的一万多页手稿都是分门别类,分装信封,字迹清晰,一丝不苟时,全场更是出现了惊呼的感慨和由衷的敬仰。而后,谈先生讲到了冯·卡门、钱学森等科学家为美国制定的《迈向新高度》这一重要战略报告,钱先生在其中贡献了大量的智慧,这份报告对奠定美国今天的在航空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钱先生也是一位世界的科学家。最后谈庆明研究员略带几分担忧的谈到了中国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现在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于科学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存在许多限制,只有民主和自由的科研环境才能造就出像钱学森这样优秀的战略科学家,这也是钱老临终前一直关心的国家顶尖人才的培养问题,即“钱学森之问”。最后,谈先生总结了钱学森成功的三条原因:超前意识和务实作风;拥有“卡门—钱”工程科学思想;理—工—文—艺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为在场的同学们指明了成才的方向。

    第三位主讲人是郭永怀先生的夫人李佩,她点燃了第三把火。在纪念郭先生逝世四十一周年的日子里,这位已经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为同学们讲述了她长期以来为之工作的中科院研究生英语教学事业。李佩先生首先回顾了自己学习英语到后来教授英语的经历,包括她鲜为大家所知的教会学校学习的经历。随后为大家讲述了英文作为一种国际交流工具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所创立的应用语言学的具体内容和由来。李先生还为我们介绍了科学院和中科大自费出国留学计划的发展始末。最后,借着钱学森先生和他的夫人蒋英女士以及汪德昭院士和他的夫人李惠年女士的例子,李先生为我们阐述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推荐同学们不妨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高雅的课余爱好和恒久的人生兴趣。

    讲座结束时已经临近中午一点,三位老先生在冬日里用他们对于中国科技事业的责任心点燃了科苑学子们心里的热情。讲座结束时,同学们纷纷与三位前辈合影留念,纪念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所能做到的不仅仅是缅怀那些已经远离我们的科学前辈们,更重要的是沿着他们未竟事业的道路走下去,以慰前辈们的英灵。

 

 

 

责任编辑:学生会 裴宏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