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贤院士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演讲

  • 王寅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9-10-27
  • 1597
【新闻网讯 记者王寅】  2009年10月26日星期一13点30分,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北京举办第89场主题报告会,此次报告会也是庆祝中国科学院成立60周年院士报告会之一。本次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苗建明教授主持,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发表了题为《从超导研究看创新》的主题演讲。
  
    报告会上,苗建明教授致欢迎词,对赵忠贤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并对赵忠贤教授的学术背景与成果进行了介绍:赵忠贤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1974年开始从事高温超导研究,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实验室等地进修、访问,开展研究工作。1987年初他与合作者独立发现了临界温度为92.8K的钇钡铜氧超导体,在世界超导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他所在的研究团体荣获了198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赵忠贤院士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首届陈嘉庚物质科学奖等重大奖励。他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中国发明协会副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在科技创新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在创新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报告会中,赵忠贤院士向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子讲述了超导研究的发展过程和重要成果,并从自身从事的超导研究中引伸出创新的重要性。在讲到迈斯纳发现超导状态下的超导体内部磁感应强度为零时,赵忠贤院士告诫我们学生要具有怀疑精神,特别是对那些“想当然理应如此”的事物和现象更应具有怀疑精神,这样才更有可能做出大的成就,才能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
  
    在谈到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BCS理论的建立时,赵忠贤院士说这是一个老、中、青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创新的典范,这个创造性的工作不仅解决了超导的微观机理问题,同时也对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赵忠贤院士说这个理论的成功建立依赖于科学家团队的努力、机遇和合作,再加上独特的微观视角,最终造就了这个重要的理论。
  
    当讲到1986年缪勒发现铜氧化物的超导电性时,赵忠贤院士强调在长期从事的研究领域中更要注重解放思想,虽然缪勒不是第一个关注到氧化物的研究者,但他将自己的眼光转向了少有人问津的氧化物,才有机会发现铜氧化物的超导电性。
  
    赵忠贤院士还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在铁基导体这方面的研究上,赵忠贤院士说自己曾经关注过,但没有深入进行试验研究,而日本人随后关注到铁基导体之后在2006年发现了铁基导体的超导性。虽然后来中国也进行了铁基导体的研究,并且较日本而言将临界温度提高了0.2K,但毕竟被他人抢了先。
  
    赵忠贤院士表明超导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一定能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应该努力地探索和发现,并对在场的科院学子寄予厚望,希望在座的学子能在未来对人类科学作出真正有用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