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院教师西柏坡重温“进京赶考”路

  •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5-04-22
  • 1161
     【新闻网讯   陈立报道】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4月15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我们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职工一行16人,踏上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一个令人肃然起敬——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征程,重温我党的进京“赶考”之路。

    16日早,我们来到了有“滹沱明珠”之称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之地的西柏坡村,赫然印入眼帘的是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首先,我们参观了西柏坡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旧址,经导游介绍得知,现在的建筑其实是50年代修建水库而搬迁上来按历史原貌重建的,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的旧居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和中央军委作战室、防空洞等等。仍然照维持原有风采,泥墙、砖地、土炕、办公桌、书架、小柜子,除此之外,别无它物。我们望着这些小院,心中不胜感叹,陈设的简陋与业绩的辉煌,竟形成如此大的反差。也许,这正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一切都是那么朴素而整洁,院子里有一株株梨树正值花期,雪白的梨花竞相开放,香气袭人。解说员告诉大家,解放战争期间战略决策的诸多电报就是从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简朴的农家小院,发到辽沈、淮海、平津等各个战场上的。在这里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在这里决定建立新中国。

    半个多世纪前,“伙房”里的盛会——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谆谆教导大家:“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警惕“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攻击”。它是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步入西柏坡纪念馆,参观材料翔实、内容丰富,整个展览感染力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情感在升华。使大家对毛泽东的一句话非常有感触,那就是“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在那个抗日战争艰难的岁月里,共产党在延安韬光养晦。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并不因为延安暂时的得失而纠缠,辗转来到太行山脉的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西柏坡,从这里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从这里迈入了中国的新篇章。此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井冈山制定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任务,实现了革命事业的伟大转折,走完了从西柏坡到北平的“赶考”之路,步入新的“考场”,踏上新的征程。

    江泽民同志参观西柏坡时挥毫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还特别强调指出:“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创下的丰功伟绩,继续艰苦奋斗,把社会主义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这又一次肯定了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西柏坡的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魂。

    毛泽东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伴随着革命的奋斗历程,他从江西靖港,辗转到延安山,星星之火燃遍祖国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祖国民族危亡时刻,毅然挺身而出,救民众于危难之中。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辉煌,西柏坡是革命老区,从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是西柏坡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新形势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武器。它展现出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不去计较一时一事的得与失。有了这样的胸怀,人生也许能够拥有更开阔的未来。

    返京的路上,大家畅谈着一天来的感受,何裕建老师说,“老一辈革命家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解放了全中国,我们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一定能把教育部、基金委主办的、由我院承办的“全国研究生化学暑期学校办好”。我们应该吸取前辈留下的精神,保持当年“赶考”时的清醒和冷静,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责任编辑: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