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王昌燧教授考古新发现:中国青瓷起源时间应大幅提前

  • 李文静 (人文学院)
  • 创建于 2014-10-29
  • 387

9月25日,我校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王昌燧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论文《“原始瓷器”概念与青瓷起源再探讨》发表于《考古》杂志2014年第9期的“讨论与争鸣”栏目。根据该文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国瓷器起源的时间至迟为夏代,较原先学界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了约1900年。

王昌燧教授及其团队根据多年的研究发现,“原始瓷器”的命名缺乏科学依据,实为调和两种不同意见的无奈之举,而原有青瓷的标准又显然不妥。具体说来,即以往学界公认,我国东汉晚期上虞出土的青瓷残片H5达到了瓷器的标准,其三氧化二铁(F2O3)和二氧化钛(TiO2)含量分别为1.64%和0.97%,烧成温度高达1310±20℃。比较历代青瓷数据后,不难发现,历代绝大部分青瓷的烧成温度均明显低于1310±20℃。若以该残片H5作为青瓷标准,则我国青瓷的数量势必寥寥无几。在发现原初的青瓷概念难以自圆其说后,王昌燧教授等根据瓷器烧成经历的物理化学过程,重新明确了青瓷的科学标准,即,1). 瓷胎原料为瓷土或高岭土;2). 器表施有高温釉层;3). 烧成温度在1150℃以上。对比这一青瓷标准,所谓的原始瓷器与青瓷一样,与标准的符合程度相近,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这就是说,所谓的“原始瓷器”并无原始性,完全应该视为青瓷。这一结论直接关联到我国瓷器起源的时间。结合考古发掘与科技分析,根据上述青瓷标准,我国青瓷起源的时间最晚可追溯至夏代。

显然,“原始瓷器”就是青瓷的新认识将直接改写我国的瓷器发展史,它将我国乃至世界瓷器起源的时间提前了近两千年。对于这一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王昌燧教授等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他们指出,“科学的首要精神是追求认识的真理性,既不能将研究成果过分夸大,也不应妄自菲薄,不适当地缩水原有成果。”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对于青瓷起源时间的重新认识必将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此,他们“诚邀有兴趣的学者批评指正,将认真领会多方意见,进行友好而严肃的讨论。”

《考古》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该刊突出资料性、学术性和科学性,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与《文物》和《考古学报》并称考古界三大刊。

王昌燧教授作为国内科技考古领域的知名专家,自1985年至今,一直致力于科技考古研究,在冶金考古、陶瓷考古、生物考古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去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昌燧教授编著的《科技考古进展》,该著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他所领导团队的创新成果。今年,该书入选“201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责任编辑:李文静

相关链接